小孩子之所以經常被大人唬住,是因為智商情商都低於大人的水平。如果智慧足夠高,那麼結果就會反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上歲數的人還會上當受騙的現象發生。那有什麼好方法呢?
智慧從哪裡來?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將其中的知識轉變成智慧運用自如。除了先天基因影響以外,很多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性格等都佔據着相應的比例。
同樣是看《灰姑娘的故事》,為什麼有的人就會發現:「為什麼過了午夜十二點,其他的都變回去了,而灰姑娘丟的水晶鞋卻沒有變回去?」而有的人卻是卻在別人發現以後才能瞭然於心。
《三國演義》這部劇是我最喜歡的劇作之一,摘其中一點來說一說自己曾經的疑惑。人言:卧龍、鳳雛得一者可得天下。劉備既得了卧龍又得了鳳雛,為何得不了天下?小時候看只覺得可惜。
鳳雛為了給劉備攻取西川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被亂箭射死。
水鏡先生曾對諸葛亮出山,感慨不已「雖得其主,未得其時」,主要就大勢所趨,天意難違來說的。
後來才覺得,其實「天意難違」四個字多多少少是把劉備本人具備的一切優劣點都涵蓋在內的。劉備以仁待人聞名於世,當兄長與兄弟之間的仁義和君王與百姓之間的仁義發生矛盾的時候,他選擇了不聽眾人勸告,以舉國之力攻打孫權,最後只能白帝城託孤。
劉備既沒有如願為兄弟報仇,還使得蜀國國力大減,想再努力,老天已經不給機會!
咱們當代百姓雖然不用有此取捨,但生活中也會學到,凡事多權衡利弊。為什麼同樣是努力,有的事倍功半,有的事半功倍?可能沒有努力到位也可能沒有努力到點還有可能選錯了方向。
很多時候是我們把自己思維固定在一定框框里,而我們可以通過後期練習試着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助於辨別、深挖背後的或者更大範圍的東西,它不能立刻讓你「智慧百倍」,卻是一條通往智慧的路。
2、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真的行萬里路就可以嗎?為什麼很多驢友走了那麼多路,還有一些人智慧不夠高?因為有的人是只為了鍛煉身體,有的人是為了散心,有的人是為了磨練……
路途中所有遇到的困難、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是慢慢深刻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見識到更大的世界有助於幫助解讀、剖析人性中的陽光與黑暗。
3、媒體傳播
每天大家看手機的時間太多了,但大部分是為了娛樂,這些媒體每天傳播出來的信息是海量的,即使在如此發達的年代,也會產生信息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着重於學習說的,但並不代表去了解了好的,便不去了解不好的事物。
天地萬物陰陽交替,不好的事物無論你願不願意接受,它都會一直在那裡「生生不息」,所以切記不要「閉門造車」。
我曾經跟別人聊天的時候發現,很多事業有的人都挺喜歡看《新聞聯播》的。他們說看的時候,腦海中經常會冒出什麼想法。
用我的話說那是一顆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是某種智慧孕育的過程!
4、身邊人啟發
有時候父母、朋友、同事會給你一些建議,當你覺得在一些不是特別需要保密的事情,左右為難的時候,多詢問幾個人後發現,人與人的想法真的是五花八門、天壤之別。
有些智慧是源於自身曾經踩過的坑得來的,有些智慧不一定必須是自身經歷,別人的故事,都可以作為你取得智慧的方式。
所有的能接觸到的方式只是為了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智慧,這是一個過程,如果你想,可以盡量讓這個過程更快樂些。
辨別了以後又能如何?
首先,不可能完全看透一個人,你甚至不會完全了解自己,所以我們只是朝着那個方向靠近,至少可以讓自己懂得如何做可以更好保護自己。
其次,人是情感動物 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這就是常言說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再次,也是重中之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遇到無法辨別的人和事,無論你處在智慧的哪個階段,謹記三個字:只遠觀。
我希望你能擁有一個輕鬆而幸福的人生,如果有什麼話想說,就給南瓜公主愛生活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