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春階
身邊人、身邊事,娓娓道來;不雕琢、不煽情,清新自然。劉金鳳寫的點點滴滴,給我的感覺,就一個字:暖。
她有個溫暖的家,家的底色是母親鋪就的。「小的時候,我還不記事,姐姐說我家裡的好吃的全都留給了老爺爺和爺爺,母親總說你們還小,以後有的是機會吃,不能和老人家爭。」「不能和老人家爭」,這是多麼暖人心的見識,這就是深入骨髓里的大孝啊!書中還有個細節打動了我:母親到女兒家,看到女兒的婆婆住的房間背陰,立即讓女兒調換,把朝陽的房間讓婆婆住。你說,婆媳關係能不好嗎?暖的力量,善的力量,讓家風和煦。「那些定格在記憶中最為溫情的畫面,可以一次次拿出來回味。冬日的大雪天,外面,天陰沉沉,風呼嘯嘯,雪紛紛揚揚;屋內,我們橫七豎八躺在炕上,炕上暖烘烘的,我們其樂融融。母親一個人在準備晚飯,屋子裡煙霧繚繞。父親在領着我們打牌、給我們當裁判。笑聲此起彼伏,掩蓋了母親喊我們幫忙的叫聲。」「除夕之夜,吃過年夜飯,和小輩的孩子們依偎在炕上,大點兒的孩子給我梳着頭髮,小點兒的孩子往我嘴裏塞着糖塊,笑聲不斷,充斥着整個屋子。這是平凡人追求的舉家團圓、兒孫繞膝、共話新年的畫面,是年味的幸福。」讀着金鳳寫親情的文字,我想起了一句話:「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書中母親是靈魂人物(寫得很成功),她眼裡只有美好,這一切源於一顆「暖心」——柔軟的心。這樣的心,能包容一切。母親的秉性,傳給了本書的作者,她眼裡也只有美好,碰到了好老師、好同學、好同事。她活得自在,從容,沒有抱怨,只是耐心體味。她不小心給某友多付款兩千元,等發現後,問對方是不是多收了,對方說沒有。她也沒有繼續質問,一笑了之。有意思的是,又一次,她給另一位朋友打款,多打了六千元,發現後打電話給對方,對方很痛快,說還沒點呢,直接把六千元退回了。隔了幾天,發現是自己數錯了,趕緊登門道歉,並把錢奉還。看到那個章節,我說,金鳳啊,你這「沒頭腦」的人,不「暖」才怪呢!沒有小心眼,不計較。就是個暖人。
金鳳寫的生活,跟我的生活近似,比如「搗糞」、賣煙葉,比如看露天電影,清明的「碰雞蛋」,春天裏挖野菜,還有田野里切、曬、拾地瓜干,當然還有過年掃屋,趕年集等等。金鳳的文字,把我拉回到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她後來寫的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等等內容,也能引起我的共鳴。比如寫到自己的先生老王連夜趕到景芝抗疫前線,看到先生疲累的視頻,她潸然淚下。我也心頭一熱。
金鳳善於寫人物,寥寥幾筆,就能把人物的魂魄勾勒出來。比如她寫她的先生老王,老王是個暖男,卻愛喝酒。金鳳勸其戒之,可耐不住「狐朋狗友」的勾引,經常喝得酩酊大醉,「醒酒後又每每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他哪知道,他的那些醉酒的夜晚我有多麼難熬,我不敢睡去,聽着他的呼吸有一點兒異樣就會擔心出意外,晃醒他,然後給他『灌點兒水』喝,才敢再睡,又不敢睡沉。」金鳳描述得太形象了,我喝醉了酒,也是「每每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晃醒他」,這個「晃」字啊,傳神;不是「拽」,不是「拉」,不是「砸」,這個「晃」字,是又愛又氣的心態的外化。我也是經常被老伴「晃」醒的(有時也被「砸」醒。改天,我得跟金鳳先生老王喝一杯)。閑言少敘。她筆下的父親、母親、大娘、姐姐、弟弟、妹妹、兒子、侄女、同事等等,都那麼可愛,都是熱愛生活的人,都是珍惜當下、享受當下的人,都是在「暖」的氛圍里的好人。善於捕捉,這一點,是優秀寫作者的本能。
寫文章,就是在說話;寫文章,就是在寫自己。寫別人,寫花、寫草,都是在寫自己。無論是熱烈的、愉悅的、浪漫的,還是美麗的、靈動的文字,都是在真實記錄自己,記錄自己的心與身。寫文章就如小河流水,蜿蜒着嘩嘩而下,仔細看,能看到河面上的柳樹、楊樹或白雲的倒影。當然少不了的還有日光、月光和星光,還有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熱愛生活的人,總能看到美,描摹美。金鳳說她從小喜歡花,不到十歲,她就自己弄了個小花園:「從南屋裡找了一個筐子,瘦小的我在淅瀝的小雨里『忙活』開了,我挎了一筐又一筐的土和石頭,沿着我家天井的東牆壘了一個和我差不多高的方形牆圍,然後把土倒進去……我的花園就這樣建成了!接下來,我就急匆匆地去了老奶奶家裡,生性靦腆的我硬着頭皮進了她家的院子,她家五顏六色的花兒正張着雙臂歡迎我呢。老奶奶很慈祥,很快給我剪了兩枝月季,拔了一棵『開不敗』,還有一棵叫作『江心辣』的……我如獲至寶,興高采烈地跑回家栽在了我剛建成的花園裡。」我想像着在綿綿春雨中,一個黃毛丫頭埋頭種花的樣子,抬起頭,一雙眼睛亮晶晶……希望金鳳繼續捕捉,繼續記錄,繼續營造自己的「心靈花園」。我相信,金鳳的花園裡一定會綻放出更多喜悅,一定也會飄來更多溫馨。
2022年10月18日凌晨於濟南耐煩廬
(《暖》,劉金鳳著 中國書籍出版社)
壹點號老逄家自留地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