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瓜
有一個觀察,不知道大家可注意到了:
到了30多歲還沒有結婚的女性,大多優秀,不是挑剔,不是不想戀愛結婚,而卻實是遇不到合適的。
相反,過了30多還是單身的男性,則很少是優秀,大多有明顯的「缺陷」,性格孤僻、有過婚史、收入太差,等等。
我的朋友群里,就有好幾個這樣的「剩女」「剩男」。其中,女生的典型情況是:
女孩子碩士學歷,體制內工作穩定,家裡又支持了一點,買了個兩居室,買了個代步車。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當年沒有在大學找好男朋友。碩士畢業了一般都是二十五六歲了。工作以後稍微一不留神,就到二十七八歲了。
在自己的身邊工作、年齡、相貌、家境相當的男性,這個時候是香餑餑,排着隊在相親。擇偶的空間很大。
我們這些身邊的朋友、同事其實也挺急的,但很多時候限於環境、圈子,也沒有合適的介紹認識,相個親。
最後,女生就是很被動地「剩」下來了。而且到了三十多,年齡大一步,遇到合適的就更難。
身邊也有三十大幾、甚至四十幾的男生,沒有戀愛、結婚。
據我的觀察,他們都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性格差,人緣不好。
有些男生看起來也挺好相處,也許他有房有車,也會偶爾相親。
但只要你和他打過那麼一兩次交道,你就會迅速感覺到哪裡不對勁,和他交往不舒服。時間稍微長一點,身邊的朋友都會很默契地,不再給他介紹相親了。免得最後坑了女孩子。
中國的婚戀,有一個殘酷的現象,或者說偏見、陋習:男性可以向下兼容,女的就不行。
解釋一下,就是:
三十歲的男人,找個二十歲的小姑娘結婚,不僅沒有人覺得奇怪,還會有艷羨。但三十歲的女性,如果找個二十歲的男人,那環境、輿論都有壓力。
年齡上這樣,經濟上也是如此。好像連很多女生都默認,應該找個比自己大兩三歲,工作、收入都要高一點的男的。覺得這樣才是理想的配對。
但現實又是,大家都這麼想,那最後符合這種條件的男生,擇偶空間遠遠比女生大。
三十歲的男性,從18—35,他都可以談。三十歲的女生,範圍就小多了,向下最多也就是浮動兩三歲才可以接受吧。
不知道這個觀察對不對?你發現過類似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