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武漢大學的「戀愛心理學」課堂異常火爆,窗外都擠滿了學生,體現了年輕學生對戀愛的渴望,對心理知識的渴求。
「戀愛心理學」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看看學生們學習後的感悟就知道了:
●我尚未遇見真愛,但認為真愛遠高於喜歡,在任何時候都會想到ta,為ta考慮。
●現在的我認為真愛更多的是兩個人的互相吸引和對一起進步變得更好的渴望~
●一見鍾情後的日久生情√,只有將兩種模式結合才更容易邂逅真愛。如果沒有一見鍾情,很難產生主動去了解對方的慾望,但是沒有時間沉澱的感情只是浮於表面
●親密和回憶。激情總會消失,但愛情不會熄滅。有多少老夫老妻能保持年輕時的激情?當激情褪去,讓他們感情繼續走下去的一定是親密關係和美好回憶。如果連這個都沒有,那大概就是受家庭束縛湊合過日子了。
●最重要的是兩個人都保留一定的私密空間,但是同時可以因為對對方有足夠的了解而彼此信任。
心理學知識使學生們成長了不少,讓戀愛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少走彎路,少受一些傷害。
所謂「戀愛心理學」就是,以愛情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主,結合談戀愛的過程——尋找對象、開始、結束或者保持等,層層揭開愛情的面紗。
它會告訴你「愛是什麼」、「為何要愛」、「如何去愛」等系列問題。
沒想到,戀愛還會有這麼大學問!心理學討論愛情,愛情更有滋味。
一、什麼是健康的戀愛關係
武漢大學教授喻豐說:
健康的戀愛關係是「兩人都能照顧到對方而不是自私的,都為自己和對方的二元關係考慮,有親密的感覺又有互相的承諾,還能一直保有最初的感覺」。
可見,互相關心、互相付出與承諾,還一直保持着互相欣賞的親密感覺,才是最健康的戀愛關係。
戀愛從根本上說是人的生命歷程中自主、自願、自由建立的一種親密關係。
在這種親密關係中彼此傾慕、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扶,並期待能夠信守承諾,永葆愛情。
凡是都有兩面性,如果付出沒有相應的回應;喜歡控制、佔有對方生活;戀愛使人自卑等等,都是不健康的戀愛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的「愛情三因素論」是關於完整愛情的理論,即「愛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個元素構成」。
親密是相愛的人心靈上的默契,能互相分享心靈深處的東西,並能從對方身上得到支持和鼓勵。
激情就是吸引力,就是最欣賞對方的地方或者對方最能打動你的特質,或是直覺的或是理性的,或是外表的或是內在的。
承諾是一種責任,是愛情關係得以維持或保障的一個基石,願意為彼此關係負責、願意麵對未來、互相成長、同甘共苦。
親密、激情、承諾構成完美的愛情,缺少任何一種元素都是不健康的。
二、喜歡是不是愛?
武大教授說:真正的愛意不是純粹的感性,「它不應該是基於廉價感動進行衝動選擇後的認知失調。某種程度上,愛也是互相適應、互相遷就、互相妥協,它是相互成全而非一味付出或者收穫」。
美國心理學家魯賓的研究最負盛名。他認為喜歡與愛慕不同。
愛是以一個人對另外一個特定的人物所持有的一種態度,並以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愛慕對象的思想、感情和行為。
愛情有三個特徵:親近和依賴的需求;欲幫助對方的傾向;獨佔性和排他性。
而喜歡的特徵主要有二:是彼此間懷有同感;是對對方的積極評價和尊重。
此外,魯賓還發現喜歡的程度往往隨着交往雙方互動機會的增加而增加,但愛慕(尤其是羅曼蒂克式的愛)則會隨着時間的延續而逐漸淡漠。
喜歡是有距離感的,而愛情是需要親近親密的。那些「我很愛TA,但我不想跟TA發生關係」,需要想想是自己對性愛有誤解和恐懼,還是這個「愛」,其實不是愛,而是需要或喜歡。
三、愛情是追求深度的人際交往,戀愛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一部分。
我們渴望甜甜的愛情,其實也是在追求深度的人際交往。
生活中除了追求關係的寬度,還可以追求關係的深度。你可以追求更多的人喜歡,更可以追求一個人更深的喜歡。這也是關係的意義之一。——叢非從
如何和愛人建立深層次的信任關係。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約瑟夫和哈里認為:自我暴露層次越高,交往的層次越深。
因此與人交往時,別把自己藏得太深,多向他人傳遞你的信息和情緒,這樣能迅速縮小你與別人的陌生感,增加彼此的踏實感。
比如,外向的人之所以比內向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更愛展示自己。
人際交往的一個常見誤區是:害怕表現真實的自我,以為對方看到自己的缺點後會迅速遠離。
但事實恰恰相反,我們會希望偶像完美無缺,但絕不會希望自己的朋友也是這麼一個人。
因此,別害怕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露出來,即使它有不少缺點,因為對方反而會認為你足夠坦率、真誠,樂意和你深入交往下去。
人際關係受到個體經歷和經驗的影響,依戀研究是人際關係科學最熱的研究領域之一 。
人際關係專家巴塞洛繆認為,成人有四種依戀: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疏離型。
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賴他人,還是被依賴,都感覺心安。不會擔憂獨處和不為人家接納。
痴迷型,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經常發現他們並不樂意把關係發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親密。沒有親密關係讓我不安,有時候擔心伴侶不會像我看重他一樣看着我。
恐懼型,和他人發生親密接觸使我不安,感情上我渴望親密關係,但很難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賴他人。擔心自己和他人變得太親密,會受到傷害。
疏離型,即使沒有親密關係,也安心對我而言,獨立和自給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歡有人依賴自己和自己去依賴他人,喜歡自力更生。
你屬於哪一種,每一種都代表着你的人際交往方向和能力。
結束語:
「愛情心理學」的學問豐富多彩,多接觸一些心理學知識,會提升愛的能力,學會愛的藝術。用武漢大學教授的話說:
「擁有愛情非常重要的,維繫一段愛情同等重要,然後我們也應該擁有去結束這個愛情的能力。」愛情溜走了,但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還真正提升了我們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