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但總有人理解錯了這個「結合」,覺得結了婚就可以隨意支配配偶家的錢財和房子。
尤其是那種家裡只有一個兒子的,娶來的媳婦總是莫名自信。
這大概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愚昧的女人欺壓別的女人的生存空間。
李良(化名)和妻子結婚才剛2年,妻子就「母憑子貴」要跟自家搶房子。
02
李良小的時候家裡日子過得很苦,他有個姐姐,一家4口人靠種地為生。
村子也不富裕,夫妻倆結婚之後家裡分給他們的地不多,一年辛苦下來也賺不到多少錢,除了吃飯穿衣養孩子,還得勒緊褲腰帶,攢錢將來送孩子去讀書。
不過幸運的是,在李良4歲那年,村裡得到了扶貧,不僅每家每戶有錢和牲口拿,還有林地可以種果樹。李良的父母分到了一片地,拿到了很多材料,種下一片果園。
公路修得很寬敞,每逢果子成熟的季節,很多遊客路過這裡去山裡玩,就在路邊買水果。
但是好日子沒有持續太久,李良上初中那年,父親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姐姐在讀高中,成績非常好,母親不捨得讓兩個娃放棄學業,就一個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供兩個孩子讀書。
姐姐大學畢業之後留在了城市裡,負責賺錢養家,供李良上學,讓母親少干點農活。
等李良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的時候,姐姐已經攢下了20萬,她把母親和弟弟都接到城市裡生活,租了房,一家人團聚了。
母親終於能歇息了,每天就在家裡做做家務、做飯給孩子們。
李良和姐姐一心撲在工作上,為了多賺錢簡直是拼了命,有加班任務也是搶着來,就是為了早早攢夠錢買房,在城市裡真正安頓下來。
姐姐因為能力突出,被提拔成了主管,薪水一下子翻倍了。
這下好了,姐姐先攢夠了錢,帶着弟弟和母親看房子,買下一套三室兩廳的屋子。
買完這房,姐姐也「傾家蕩產」了。李良死活不肯把自己名字加在房本上,他希望姐姐將來結婚的時候就用這房做婚房,到時候自己賺錢買房伺候母親。
姐姐非常感動,最終房本上也只有她一人的名字。
一家人就是有這份互相愛護的心,才會得到現在的好生活,李良一家人都很善良。
可是這份善良在別有用心的人眼裡卻等於「蠢」,這個瞧不起他們的人就是李良的妻子。李良和她結婚的時候,姐姐已經結婚6年了,有了孩子。
李良攢夠錢買了房,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只不過他工作能力不如他姐,所以買不起那麼大的房,他家的房是兩室一廳。
李良為人老實,覺得自己本事有限,就選擇相親結婚,也不敢奢望女方家條件有多好,只要對方五官端正、經濟條件別太差就行。
李良和女友相親結婚那年,他已經30歲了,所以他挺感激女方願意嫁給他的。
然而,女方願意嫁給他,其實就是盯上了他家人老實本分、又有兩套全款房子這些條件。李良他們就是因為太老實,不敢貸款。
所以他家這兩套房都在三環,地界一般,但是是全款房。
李良的妻子家裡經濟條件也一般,父母是工人,已經退休了,每個月能拿不到3000的退休金,兩人加一起也就6000元。
妻子的工作也不如李良和他姐,每個月收入4000左右,還有個弟弟,一直沒談對象。
李良和妻子結婚多年,一直相安無事,他們還生了個兒子,一家人挺幸福的。
直到李良40歲那年妻子才終於憋不住了,提出抗議,說讓婆婆住到大姑姐家裡去,自家這兩室一廳住4個人太擠了。
李良一直攢錢想給兒子將來結婚用,不敢亂花錢買新房,聽妻子這麼說,也挺愧疚的。
他覺得是自己沒本事讓家人過好日子。
李良的姐姐聽說後,二話沒說就把母親接了過去,她也是想盡孝心,只不過農村人一般都認為應該兒子給父母養老,她才沒有機會。
可惜,姐姐和母親生活了不到3年,母親就老了,撒手人寰。
李良的妻子一看婆婆去世,立即開始「作妖」,她想要搶李良家的財產,直接瞄上了大姑姐的房子。她以自己那個不談對象的弟弟為借口,逼大姑姐搬走。
妻子說:「老公,我弟馬上要結婚了,明天讓你姐搬走,把她那個房給我弟!」
李良覺得匪夷所思:「你開啥玩笑呢?咱倆結婚的時候你就知道那是我姐的房了,我怎麼可能有本事讓她搬走?」
但是妻子毫不畏懼,繼續跟婆家人鬧,大姑姐很生氣,一再強調:「這是我的房,是我自己花錢買的!」
李良妻子卻說:「婆婆有繼承權啊,她死了,你的房有她一份財產,她兒子的繼承她的財產啊,所以你的房有我老公一份,趕緊掏錢別啰唆!根據市價,你得給我8萬,要麼你就搬出去別住了!」
李良和姐姐這才看懂這女人的人品,可是無奈,李良和她結婚多年,又有兒子,只能勸她別鬧事。女人又哭又鬧,最後鬧到警察局,經過調解才解決了問題。
03
有這麼一句話,意味深長:窮人的苦是吃不完的,苦會不斷地找上窮人。
就像上文中李良一家人,好不容易賺了點錢,父親中年去世;好不容易買了房、有了娃,母親才享受了10年的福,就離開了孩子們。
而李良一輩子誠懇待人,妻子跟他結婚這麼多年卻一直不安分,惦記着他姐的錢。
一:親人之間明算賬,預防以後不測
有時候,最信任的血脈親人也不能為自己的生活保駕護航,因為他們早晚都是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的,要和他人成為家人。
很難保證這個「家人」沒有壞心眼,不會反過來給他洗腦,盯上自家的錢。
更何況人心也是會變的,親兄弟為了爭奪家產反目成仇的故事不少見,吵得急了,甚至恨不得當場讓對方死,發生流血衝突都不奇怪。
環境和生活壓力會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而金錢方面的巨大壓力,也有可能改變一個成年人的三觀。
防人之心不可無,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親兄弟姐妹,甚至是親生父母、親生的子女。當他們遠離你,和別人朝夕相處之後,是否變心全看個人素質。
二:都是底層人,就別互相算計了
人與人之間為了爭奪利益,總是打得不可開交。
人都是群居的、熱血衝動的生物,有時候事情發展到了節骨眼上,面子也好、壓力也好,有一些東西成為了導火索,點燃了氣氛,就會讓人做出不理智的舉動。
甚至是極端的行為,讓人後悔終生。
其實到頭來想一想,可能爭的這點利益並不多,根本不值得賠上人際關係或是名譽。
而且越是衝動、不要命的,越是底層人居多,因為窮,所以更能豁得出去。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想,大家都已經是底層人了,大家都是拿着幾千塊的打工錢勒緊褲腰帶生活,都這麼苦卻還要互相算計,又能算計出什麼呢?又不能一夜暴富,何必呢?
身為底層的打工人,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有問題找親戚朋友商量商量,實在拿不定主意大不了問律師、問警察,也是個很不錯的解決辦法。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