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人老了,面對兒女慢慢討厭自己,不要感覺無能為力,如若不然就會感覺無助,其實在很多時候通過依靠自己,改變自身的小環境就會影響周邊的大環境。
一、能不插手兒女的家務事就不插手兒女的家務事
跟兒女相處,應該做到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面對日常生活的小事,能不插手就不要插手,從而會跟兒女相安無事,好比如兩條平行線一般,不會輕易發生交集。兒女既然已經成家了,也就會有自己的家庭,關係自然而然需要從長計議,不要一如既往把兒女當成小孩子,恰如其分放手就是以退為進,讓兒女逐漸學會處理生活的各項事宜。並且不要為兒女過分擔憂,常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憂心忡忡在很多時候是杞人憂天,話又說回來:兒女需要成長的空間,發展的時間,不想討人嫌就需要避免處處牽制兒女。
二、出門在外不要逢人就數落兒女的伴侶
兒女結婚以後,將會迎來兒媳婦或者女婿,對待兒媳婦或者女婿即使心懷不滿,也不要隨便跟外人訴說,外人除了看熱鬧不怕事大以外,還會挑撥離間以及火上澆油,即使隔牆無耳,幸災樂禍的外人也會用以訛傳訛的方式一傳十,十似百,直至傳到兒女伴侶的耳畔,如若不出意外,家庭矛盾會愈演愈烈。不要認為僅僅是直截了當數落兒媳婦或者女婿,其實是在間接數落自己的兒女,畢竟兒女跟伴侶榮辱與共,因此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為了避免禍從口出,出門在外取而代之適當說兒女伴侶的好話,爭取將言多語失的概率降到更低。
三、杜絕為老不尊的行徑
身為兒女的長輩,更需要以身作則,畢竟所作所為終將會生成言傳身教的教材,倘若嚴於律己,將會成為兒女的正面教材;倘若肆意妄為,將會成為兒女的反面教材。為了贏得兒女的尊重,晚年需要趨利避害,儘可能成為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提前預防出現晚節不保的悲劇,長此以往就會發現兒女不是慢慢討厭自己,而是慢慢喜歡自己,從在小家受到歡迎,直至受到大家的歡迎。人格魅力會成為受到周邊人群歡迎的源泉,簡直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結語:面對兒女慢慢不喜歡自己,不要坐視不理,應該先行查漏補缺,隨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所以需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是因為預防勝於治療。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謝謝支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