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安排好了。也就是說,你這輩子是普通人還是富人,命運早有安排。注意,我說的是大部分人。也許你並不同意我的這個說法,覺得我在胡說,拿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反駁我。
但是,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由你的父母決定;你父母的命運又由他們的父母決定。模因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貧窮往往會通過模因傳遞給下一代。父母的認知、行為都帶着貧窮的編碼,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下一代。
我國古人就講,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金字塔,絕大多數人一生都生活在金字塔的最底層。
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人的手裡。換句話說,80%的人,一生都在爭奪20%剩餘財富和資源。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這都是一個殘酷的現實。社會對普通人並不友好,幾乎所有的優質教育資源都在向富人靠攏。富人的孩子考慮的是上清華北大還是劍橋哈佛;而普通人的孩子考個普通大學可能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經濟下行,從增量到存量博弈,人才過剩,階層固化,年輕人想要翻身,越發艱難;越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生活壓力越大,越容易受到擠壓。因為你的人脈、眼界、所能調動的資源有限,你所接觸的環境就把你卡死在社會最底層了。
你只能做低端的工作,比如跑外賣、當服務員、去流水線當工人……這些工作,不需要你有很強的技能,替代性很強,你能做,別人也能做。你不做,有的是人做。你會發現,誰都可以指揮你,誰的臉色你都要看。
但這並不等於說你這輩子就是普通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動態的,有人通過房產槓桿實現財富暴漲;有人靠自媒體紅利賺到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有人靠炒數字貨幣賺到上億……這些人抓住了時代機遇,改變了命運。
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打破了信息壟斷,為每個人的發展都創造了機會,我們依舊有很多逆襲的機會。
那麼,普通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到底如何從底層突圍呢?作為個體,我們無法影響和改變環境,但是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來不斷提升自己。
01 有強烈的改變慾望
普通人想要從底層突圍,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改變慾望。慾望是一個人改變的驅動力。
一個人只有強烈的改變慾望,才能激發行動,逼着自己走出舒適圈,不斷挑戰和完善自我,完成自我迭代和蛻變。
根據真實故事改變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主人公因為貧窮備受生活折磨,處處碰壁,交不起房租深夜被趕出出租屋;帶著兒子睡廁所;去救濟所度日;被迫離婚……
生活的困境讓他痛苦不堪,物質和金錢的匱乏讓他時刻遭受精神折磨,強烈的改變慾望激發了他賺錢的動力。
為了成為紐交所的一名股票交易員,他開始了瘋狂地學習,工作之餘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股票交易知識上,最終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年入百萬的交易員,完成了華麗蛻變。
從一個居無定所、物質匱乏的底層到年入百萬的交易員,這一切源於他強烈的改變動機和賺錢慾望。
然而,絕大多數人只是被動地選擇工作,被動地接受生活的擺布。在生活中逐漸沉淪,接受生活對自己的設定,認為自己這一生就這樣了。
真正想要改變,首先要有強烈的改變慾望,並且能夠持續保持這種慾望,改變慾望可以是促使一個人做出改變最強的驅動力,會不斷激發一個人前進。
02 不要停止學習
鳥欲高飛先展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大凡成功人士,都有讀書學習的習慣。人不學習,不接受新事物,大腦就像一潭死水,思維僵化,精神貧瘠,很容易變得執拗和麻木,對事物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原有的認知上。
比如對賺錢的認知就是好好找個廠上班,有了點積蓄後開個麵館、奶茶店、服裝店、包子店、火鍋店等,但是很多人到最後卻賠的一塌糊塗。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對賺錢認知依舊停留在開店做生意的傳統認知上,思維和認知沒有跟上時代發展,在錯誤的方向耗費時間和精力,結果越努力越悲劇。
絕大部分人在離開學校之後,就脫離了教育,不再學習,學歷越低越這種趨勢表現得越明顯。不是因為不願意學習,更多的是沒有學習意識。整個人陷入了低層次的認知循環中,更加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
有句話說多數人成長到25歲就已經思維僵化,只是重複慣性機械地活到了70多歲,成了很多人一生的寫照。
縱觀歷史,100年前國人民智未開,思維僵化,對社會和人性幾乎沒有深層次的認知,出現了一大批像駱駝祥子一樣的悲劇人物。
歷經百年發展,國人覺醒,民智開化,整個社會都有了質的飛躍,大眾的面貌也煥然一新,教育功不可沒。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思維的差異,學習啟智,拓展思維,提升認知,對事物和人性的認識更加深刻。捨得投資自己,努力充實大腦,不斷拓展眼界和思維,提升認知,不斷和愚昧和無知不斷割裂,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相反,拒絕學習的人,最終一定會淪為社會底層。
03 擺脫原有的圈子,持續優化你的生存環境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你所處的環境大概率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在工廠上班,接觸的大概率都是低學歷者;你在飯店上班,接觸的人基本都是服務員。(沒有任何歧視)
圈層差不多,討論的話題差不多,你的認知和思維基本上也和他們差不多。你的生存環境會一直停留在固有的環境中,日復一日,把辛苦當勤奮,可能幾年都沒有進步。
沒有人告訴你怎麼走?到底怎麼做才能改變?因為他們的認識天花板大概率也是你的。所以,如果你的生存環境很久沒有改變,你就要反思了。
04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機會
越窮,就越要折騰。折騰才會有希望。抱着確定性的事情,安於現狀。一眼看到頭的人生沒有任何變化。
很多時候,真正能夠給你帶來超值回報的是不確定性的。
對於普通人來講,你能做的,就是儘早試錯和踩坑,多去嘗試,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賽道和生存縫隙,遇到機會主動出擊,拿出十足的勇氣,主動擁抱變化,不斷錘鍊和迭代自己,這個時間越早對你越有利,踩的坑多了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當然,折騰也不要亂折騰,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有的人不考量,一通折騰,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債務危機,得不償失。
05 盯住你的目標,剁掉無用的慾望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為了一件事真正努力過,每天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比如在打遊戲、打牌、無意義的社交上面荒廢時間。
想要從底層突圍,你需要走出舒適區,推掉無意義的社交、娛樂,把精力和時間集中在某一個領域裏,不斷試錯和優化,堅持下去。直到實現目標。
這不需要你有極高的天賦,因為除了專業的籃球運動員、歌手等需要身體天賦的少數人,大多數人的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你只要憑藉努力就可以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你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你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程序員、你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的書法家等等,最重要的是你去做。
06 持續打造個人品牌,提升個人影響力
影響力即財富,而個人品牌是一個人影響力最好的體現。
相信你一定聽過修管道的故事:有個村子常年乾旱少雨,缺少水源。村民們吃水成了一個大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村裡的兩個年輕人開始了各自的計劃,一個年輕人每天挑着兩桶水穿梭在村莊和湖泊之間,每天起早貪黑地干,卻依舊無法滿足村民用水。
另一個年輕人則每天拿着鋤頭到處挖,村民很不理解,經常嘲笑他。但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努力後,一條通往村莊的管道挖通了,村民們再也不用去挑水了,一天24小時都可以吃到乾淨的水。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個挑水的世界裏:干一天的活兒拿一天的工錢,干一個月的工作領一個月的薪水,只有少數人在鋪設管道。
因為鋪設管道是一件費時費力且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很長時間你或許根本看不到結果,但是管道一旦修通,就會變得省時省力。
比如寫作、做視頻、搞編程都是屬於鋪設管道,這些事情你可能在短期內得不到任何回報,但卻具備長線收益,後續得到的遠遠比你想像的要多。
而挑水喝的人,可以輕易滿足當前需要,但是只要他活着,每天都要挑水喝。當你年老體衰的時候,再也挑不動水了。比如跑外賣、發傳單,在工廠打螺絲,這些天花板足夠低的行業大多數是吃青春飯的。又苦又累收入少,隨時都會被淘汰。
普通人想要實現逆襲,從底層突圍,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蛻變和逆襲的路上,你會遭受各種挫折和失敗,心態的崩潰,甚至付出沒有結果的鬱悶、還要忍受孤獨、迷茫、自我否定等等一系列的困境和挫折。
但是只要你堅持了,走對了路,曙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