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門遲遲
來源:陳大力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身邊的很多女孩都沒辦法談好一段戀愛。
能夠把戀愛談好的女生,其實在對待愛情的性格和心態上有很多的共性:遇事理性、不把戀愛當做人生的唯一,清楚明白自己在一段親密關係里最終想要、需要的是什麼。
但是,以我這幾年的觀察,愛得「有道理可循」並不容易。談不好戀愛的人,也是具有共性的,比如自私、敏感易碎、總想着「好的愛情是順順利利,不需要我去付出努力」 ......
我總結了幾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感情觀不切實際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刻,更不能異想天開。
前幾天和男友下了班去約會,飯桌上,他吃了幾口菜後放下筷子對我說:「你看你背後那個女生,好像我之前在北京的一個朋友。」
就很典型,因為長得好看,大學時期開始身邊就圍繞着一群富家子弟,普通大學生近郊玩一個周末都需要特意從生活費里省錢,但她坐豪車,住五星級酒店。從此她就沒有辦法接受不在那個水平線上的生活,她說:「我的另一半一定要非常闊綽,帶我消費、給我富足的生活,其他我全部不介意。」
——她覺得她「只要有錢」已經是做了讓步,但空有皮囊,沒有家庭背景、沒有支持她長遠發展的精英父母,其他條件也平平的她,永遠都是在被短暫選擇。我們告訴她,或許有錢人也看重另一半的家境呢?她卻並不相信。
還有個朋友,總是幻想着自己能夠找一個完美的配偶:他能夠不要求自己為婚姻關係付出代價、願意為自己放棄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他要細心、體貼、幽默......可以滿足自己物質和感情的幾乎所有需求。我只想說,這不是在尋找一個伴侶,而是在追求一個完美的幻象。
戀愛不是過家家,不是「這個小朋友有一個我喜歡的玩具,就可以和我走在一起」,挑選伴侶絕不能自視不清、居高不下,把自己的擇偶觀放在雲端里。
要求別人帶來這些那些時,首先要回答:你自己擁有什麼,是不是也能給對方帶來對等的價值。你要比任何人都能回答得出:你為什麼要被選擇。

二、自我邏輯至上
太自我的人似乎很難進入到長期關係里。
朋友跟我說過這麼一個事。一個女孩要求男友把所有節日當成情人節來過,平時想讓對方買什麼也從來不考慮價錢;凌晨一點刷到美食,推醒剛下班不久的男友,讓他起來給自己烤蛋撻吃。關鍵是,家裡什麼都有,其實她自己也能做——但她覺得,既然你說愛我,你就應該盡最大努力來照顧我的情緒和生活。
愛並不是依靠「單方面妥協」就能概括的複雜關係,但很多女孩都是這樣,在戀愛時就認為男生應當隨時隨地順從自己的心意。
我一個學妹,大二那年成了整個學院的「風雲人物」,只因為她要求同校的男友每天要跨學校的斜對角,在宿舍樓底下拿着早餐等她,送她去上課。而某天,因為男生遲了幾分鐘,她就大發雷霆,責問男友為什麼今天要遲到,耽誤自己上早課。
最後當然分得很難看。
觀察了幾對交往多年的情侶朋友,他們的包容跟照顧都是堅定的雙箭頭,男生會請假陪女生去陌生的城市複試,女生會半夜起床帶牙疼的男生去急診。
戀愛本就是雙方的體驗和感受,更需要雙方的努力維持,相處中如果過於自我地沉浸在「被付出」和「被照顧」中,無疑是在為戀愛的天平無故增加過重的砝碼。
沒有無緣無故的一直被愛,你得讓對方看到「你也很珍視他」的心意。

三、不夠穩定自洽的矛盾體
也就前幾天,我被大學舍友拉着聊了一晚上愛情的苦。
很不好意思地講,我之前以為她對象換得那麼勤,一定是滿級戀愛選手,只嘗甜頭不吃苦。
雖然說比起那些「戀愛小白」來說,她的確是更懂一些戀愛中的技巧,但因為原生家庭——父母很早就離婚,後來又各自有了新的家庭,三天兩頭灑狗血,她對人很難產生長久的好感和信任。總是敏感地東想西想、悲觀又擰巴,想被愛,又時不時在做推遠對方的事情。
癥結在於,並不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自身不夠穩定和自洽,對眼前自己的人生都尚且沒有安全感,想要通過和另一個人建立關係來獲取安全感更是天方夜譚。
其實與其在人群中流連,寄望於從不同的對方身上得到同樣的救贖,不如多讀點書,多上點學,多去別的地方接受壓力之下的生活鍛煉和價值選擇的沖洗,先多跑幾段路,在見世界的過程中尋找自我、見自我、穩固自我。
等到不再那麼需要外界的甜蜜或者安全感時,不再那麼對親密關係吹毛求疵、歇斯底里,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你的自我是穩固的,親密關係才真正為你錦上添花。

不管在哪一個階段,愛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雖然我一直無法認同好的愛情具有模板,但結局不怎麼好的親密關係,回過頭來看,都一定有跡可循。
一段長久且穩定的戀愛非常難,需要撥開所有的雲霧,繞過亂花迷人眼,自守一方風雨飄搖,但當你看見雲霧後的藍天,從日落熬到日出,太陽是永遠不會落下。
作者:門遲遲 想暴富,雙魚座,一個只想給你快樂的少女
來源:陳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