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婚的人到老了,大部分的人會比結過婚的人要慘
一、父母對你催婚,是擔心你的後半輩子會孤獨終老。在老人傳統的觀念里,一個人只有結婚了,才算是真正長大了。你要是不結婚,身邊沒有一個伴侶,那就意味着你將一個人孤獨終老。到老了,身邊沒有老伴,沒有孩子,等你不能動了,或是生病需要照顧了,連送碗湯的人都沒有,父母害怕你晚年凄涼。
我婆家三哥的兒子東英曾經也是一個不婚族,年齡已經二十七八歲了,任憑父母怎麼說,就是不想結婚,後來一件事情改變了他。東英和他的一個同學合夥在攤區開了一家養雞場,生意還算可以,他整天呆在雞場忙裡忙外,常常是顧不上吃飯,飢一頓飽一頓的。
生病住院
有一天晚上,大概半夜十一點多的時候,他忽然胃疼,剛開始他想着是餓了,趕緊弄碗面吃了,可是到後半夜,胃疼得受不了,想吃點葯,可是他躺在床上起不來,他看着床頭的葯乾瞪眼,後來,他忍着疼痛打了父母的電話。經過醫院的手術急救,胃穿孔得到了有效的治療。經過這件事,他說,我要是不娶個老婆,到老了,就是死在外面都沒有人知道。在父母的張羅下,他很快結婚,現在女兒已經一歲多了。
二、商業化的社會,老人們的傳統觀念受到強烈衝擊,在年輕人的思維觀念里,沒有誰離不開誰。現在,由於房子、車子以及各種壓力的影響,不結婚的年輕人好像越來越多了,從大環境來看,這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止不了。再加上近幾年來,高彩禮、高消費以及離婚率的升高,使得很多年輕人不想走進婚姻的殿堂。
婚禮現場
當然,結婚的人不一定比不結婚的人過得好,不結婚的人也不一定比結婚的人過得好,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到老了,一定比年輕的時候要慘,因為任何人都無法抵抗衰老的自然規律。
年齡大了,人也老了,你的身體是會一點一點垮掉的,這不是結婚、不結婚能夠改變的。常言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到老的時候,兒女們不能常伴在自己身邊,如果有一個老伴陪着自己,那日子就不會過得很凄涼;還有,人到老的時候經常去的地方是醫院,如果老伴還在,還能陪伴照顧自己,但前提是你的老伴身體健康,能夠和你攜手終老。
散步的老人
三、結婚還是不結婚,晚年都不一定過得很美好。現在存在的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很多人到老的時候,往往有一個要先行離開這個世界,最後留下的還是一個人孤獨終老。而你的兒女們呢?有自己的工作、生活,還有自己的孩子要養,他們哪裡還有時間每天陪伴在你的身邊呢?所以,結過婚的人,也有很多人沒有美好的晚年。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使你的兒女不能照顧你,把你送進了養老院,兒女們也是你在養老院生活的堅強後盾,有他們時常過來看望你,你在養老院的生活至少不會處於被欺負的狀態。
而不結婚的人呢?似乎晚年更為凄涼一些,有一種說法叫吃絕戶,你的家產可能會被你的侄兒侄女瓜分掉,進了養老院,因為身後沒有家人作為後盾,可能還要面臨被欺負、被虐待的現象。
養老院里的老人
四,選擇婚姻就要承擔家庭責任,不結婚就要面對孤獨的晚年。選擇結婚的人,就要充分做好心理準備,婚後你要承擔起家庭的重任,要面對婚姻生活里一地雞毛的瑣碎生活;如果你選擇不婚,那你就要面對晚年的凄涼,面對孤獨的晚年以及冰冷的現實。所以,不管結婚還是不結婚,都是生活的一種選擇,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你只要學會接受就好了,不管哪種選擇,都會有所遺憾,對嗎?
現在,又流行起了搭夥過日子的新型婚姻,夫妻兩人在生活中的開銷都是AA制,老人也是各養各的;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有一部分女人不想結婚,通過現代醫療手段做了媽媽,一個人把孩子撫養長大。不管是哪種選擇,你都不能夠做到既要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又不願意吃生兒育女、養育兒女的苦,至於你既想享受年輕的時候自由自在的舒適,你又不願意承擔晚年凄涼的悲慘,這都是不現實的想法。
兒孫繞膝
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年輕的時候不結婚,到老了就可以到處遊山玩水,真心告誡大家,你是真的想多了,你年輕的時候沒車、沒房、沒存款,連健康的身體都沒有,在你人生中的大好年華都過得一塌糊塗,那等你老了之後,你怎麼可能有錢、有閑、有健康,還到處去遊山玩水呢?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