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還來接着聊,讓大齡女青年回到農村,解決農村大批光棍的問題。看一看網友們都是怎麼來出謀劃策,怎麼來評價這件事情?
一個網友就說他有他兩個女兒,他從農村搬到城裏面來生活了,孩子從小在城裏面上學,房子產業都置辦在城裏面。最後他還說了一句風涼話,就是農村還是讓給兒子多的人呆吧。
從他的話裏面首先能夠聽出來他沒有兒子也很想要兒子,但是的沒有。然後就產生了嫉妒的心理。意思就是他肯定不會讓他的兩個女兒嫁到農村去。這種教育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首先不管男孩女孩,家庭教育是第1位的。取笑別人本身就是在揭自己的傷疤。
也有網友說,以前家裏面兩個女兒的在農村呢,經常遭人欺負,甚至受人的白眼。人家沒辦法躲到城裏面去了。現在人家都不回來了,所以農村有兒子的,都成了光棍。
還有網友說,女性出去是為了找更好的發展,男性不出去是因為懶,感覺他們缺乏承受能力,習慣在家長身上找安慰。
這一點我也確實見過,尤其是在農村家裏面一兒一女的,女孩大,男孩小,這個時候這個男孩就容易寵愛一些。這個姐姐呢就承擔的多一些,然後這個姐姐不管是上學還是出去打工,他在外面所遭受的苦難,一般很少會家裏面說。
但是這個弟弟就不一樣,因為從小父母對他的偏愛多一些,替他承擔的也多一些。正是因為父母把孩子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所以他就沒事情做,產生了依賴。有很多就演變成了啃老族。
甚至還有很多學習也不好,然後外出打工,但是呢,又受不了社會的毒打。領導說他幾句他就生氣了。乾的工作累一點他就想放棄。放棄之後又回到父母的身邊,這個時候呢,就是混一天是一天。實在不行,農村的老家還有父母幾畝田地,鍋碗瓢盆可以繼承一下。
也有網友說,並不是因為男孩懶,因為人性本來就是懶惰的,只不過女生更加勤快一些。這個時候男孩有家產,有父母的加持。留在家裏面也行,但這個女孩呢,長大了之後宅基地也沒有,他的財產也沒有他了,他不出去努力,不找一個好點的家庭,他的日子就會過得很慘。
那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還是傳統的觀念,重男輕女決定的,女孩子長大之後就要出嫁,嫁人了之後就不是自己的家人了,兒子呢可以傳宗接代,讓自己這一脈能夠傳下去。
然後有一個網友就說出自己的經歷。他有他爸就是這樣。他爸在年輕的時候支持過一次,那一次摔了一跤。當時除了痛什麼毛病也沒有,但是他爸後面就急急忙忙的回老家了。
說太累了,再也不想吃吃了從那以後就在老家裏面,幾十年都沒有踏出過老家半步。天天在家裏面吃飯要送到手上不好吃還給你批判一下。家裏面的農活,苦力活,家務,都是他媽媽在做。除非實在不得已才出來挑一下擔子。
而且賺的錢大部分都抽煙,喝酒打牌了。他就自己在上小學以前,都是穿別人的舊衣服。上初中的時候才有幾件自己的衣服。但是80%都是別人的舊衣服。上學的時候買的校服就買過一次,而且還是別人在旁邊勸他爸媽買的。至於書本以外,老師要求買的那一本,需要布置作業的書,從來都不會買。說多了還要罵你。一本書能夠罵好幾年。
現在抽煙喝酒一身病,還特別不愛衛生,50多歲了就說要養老。最後沒有辦法,他媽媽從來沒有吃過軟門的人不得已去廠裏面上班,他弟弟還要讀書,學費都是他媽媽教的,衣服鞋子是他花錢買的。
生活費幾乎一大半都是他掏錢的。兒子爸一天到晚在老家,每個月還要花2000多塊錢。讓他省着花他還不聽,花完了之後去找別人借錢花。別人也知道他媽媽會還。所以每次也都借給他。他感覺他爸爸太沒用了。
這種人在農村很多很普遍,為什麼呢?重男輕女的思想,傳統的觀念慣出來的。尤其是那些把兒子當成寶貝疙瘩的人。長大之後吃不了苦,不能夠獨擋一面。父母在的時候靠父母,父母不在的時候靠自己的老婆,孩子長大之後靠自己的孩子。
這種人只能在過去娶到老婆,放到現在光棍一個,沒有別的選擇。
這個文章就聊這麼多吧。讓大齡女青年回到農村,這件事情你怎麼看的呢?
評論區裏面一起探討一下,
喜歡我文章的,別忘了關注,點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