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總是不把你當回事?
因為從基因上講,動物只會對那些能夠傷害他們的事物表示順從。
矛盾分為兩種,結構性矛盾和摩擦性矛盾。
兩個人互相看不順眼非要打一架,這種本來可以避免的事叫摩擦性矛盾;兩個人爭同一個職位,追同一個姑娘,不是你贏就是他輸,這種沒法避免的事,就是結構性矛盾。
這個世界總是存在一些無法調和的結構性矛盾,很多時候大家都沒有惡意,但總會有人不滿意,這是沒辦法的事。
吃虧到底是不是福氣?
我們說吃虧是福,說的是儘可能避免摩擦性矛盾,而不是讓你在結構性矛盾面前當老好人。路邊的小混混罵你幾句,你不理他,看起來吃虧了,但規避了不必要的風險,所以叫福;
工作中礙於情面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無底線的妥協,這個叫傻。
你跟一個關係很好的同事競爭同一個關鍵崗位,這件事的結果不是你不高興就是她不高興,一定會有人不高興。你贏的光明正大,他輸心服口服,也並不妨礙他心裏不高興。因為他高不高興不取決於你能力如何,是不是光明正大,而是你有沒有損害他的利益,搶走他的機會。事後你請他吃飯,陪他喝酒,跟他推心置腹想要挽回關係有用嗎?沒什麼用。那是庸人自擾,這不是說完全不用理會別人的感受,場面上的事該做還得做,謙遜禮節都是必要的,但永遠不要妄想着做點什麼挽回關係。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沒心沒肺,請記得我曾經善良過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必須得罪人的事,面對結構性矛盾一定要有當仁不讓和捨我其誰的魄力,該爭取就要大膽爭取,該拒絕就要拒絕得利落乾脆,千萬不要磨嘰。你可以行君子之道,但心裏必須明白,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是一回事,別人喜不喜歡你是另一回事。
為什麼你對有些人不僅掏心掏肺,而且問心無愧,但他總是對你心懷不滿,一有機會就給你使壞?
答案也許僅僅是你比他強。他得不到的東西你唾手可得,他高攀不起的人你入不了眼。這種落差讓他時刻感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持續產生挫敗感,不斷降低自我認同,這就是你們之間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你並沒有錯,他也沒有錯,但事情就是這樣,你再掏心掏肺坦誠相待也改變不了。
很少有人會真心認可比自己強的人,如果不是利益驅動,大多數人更願意跟一個比自己弱的人相處。相比變強,他們更願意在弱者那獲取認同。
所以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別把善良給錯了人
心智成熟的第一步就是不再遷就討好別人,因為任何形式的討好都毫無意義,豪車和普通車交一樣的停車費,給停車場提供一樣的價值,為什麼售票員對豪車的態度更好?因為一個人對你的態度不單單取決於你可能提供的價值,還要取決於得罪你之後可能產生的後果。
為什麼任勞任怨的老好人總是被欺負?乾的最多拿的最少,因為欺負你沒有後果。你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就是在引誘別人踐踏你的人格,試探你的底線。你必須告訴所有人「在我這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如果有人觸碰你的底線,一定讓他付出代價。這不是睚眥必報,而是為了向所有人發出一個信號,觸碰我的底線必然會付出代價。
博弈論里有一種非常簡潔的人際交往策略叫一報還一報,是幾十位科學家用63種社交策略程序,在重複囚徒困境中不斷博弈得出的最優解。這個策略只有7個字,善良,寬容,可激怒。
善良是首先向對方表達善意,選擇合作,並且永遠不首先背叛;
可激怒是對方一旦選擇背叛,就要立刻採取報復行動讓對方付出代價;
寬容是不會因為對方的背叛而無休止的報復,只要對方再次合作就會既往不咎,重新合作。
願你的善良永遠帶着鋒芒
善良和真誠永遠不會錯,錯的是做事沒底線,錯的是做人沒原則。永遠謹記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以善相待,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一再退讓。一個人最大的修養就是給自己的善良設置底線。沒有底線的善良,只是藉著善的名頭衍生出來的討好。是一種懦弱,是對自己的殘忍,也是對惡的縱容。「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你的善良應該帶點鋒芒!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必須得罪人的事,我們不能總想着讓所有人滿意。也不需要和所有人做朋友,相識無言不如相忘於江湖。結構性矛盾避免不了,我們就勇敢爭取自己的利益,同時要讓別人清楚我們做人的原則和做事的底線。做一個「善良,可激怒,寬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