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隔壁辦公室的姐姐收到了女兒寄來的玫瑰加康乃馨,煞是漂亮,另一個姐姐也收到了兒子送的口紅,大大咧咧的我,暗暗地坐不住了,攀比是人類的天性,我這個粗心的理工男兒子,不知道懂不懂在母親節,給媽媽送一個祝福,但心裏其實悄悄的期盼着。
次日剛好是星期日,也是母親節,老公出差了,就我一個,早晨起來搞完了衛生,吃過早餐,無聊地翻着手機,今天的手機內容,鋪天蓋地都是母親節的文章、報到、禮物,一個人在安靜的屋子裡踱着步,心裏忽然充滿了滿腔的不快,進而變成了怒氣。
於是撥通了老公的電話
「今天休息啊,咋也沒睡懶覺,干那呢?」老公好脾氣地問我
「過母親節呢」,
「啊,今天母親節啊,我都不知道」
「你不知道不要緊,別忘了給老太太打電話,禮物我昨天送過了,問題是你這個兒子,這麼多年了,啥時候能長大,從來都沒有記住有關我的任何節日,母親節,三八、生日,這個孩子真的是教育失敗了....」
......
「砰砰砰」,我一頓小鋼炮對着老公把兒子掃射了二十分鐘,在老公的笑語開導下,掛了電話,臨了,命令老公,不許再提醒兒子,免得再打來電話找罵,我知道他倆經常有「狼狽為奸」的習慣
剛一掛電話,兒子的電話就到了
「媽,給誰打電話呢,半個小時了,都在佔線」
「哦,你爸啊」
「媽媽,母親節快樂,你在家嗎」
「嗯,在家,我以為你忘了呢?」
「這次沒有,提前好多天我就做了記事簿,你在家就好,我給你定了你愛吃的老馬家的臊子面,一會兒中午吃,我還給你買小禮物,驚喜奧,但是可能明天才到」
「哦....」
「媽媽,那你好好過節,你可以下午約了陳阿姨去購物哦!」
「好好,寶寶最好了」
剛掛電話,便又接到老公的電話
你快看,兒子在我們家的群里給你發微信祝福呢,這可不是我提醒的。
「哦!我知道了,兒子給我來電話了,給我定了外賣還買了禮物呢」
哈哈....
一場虛驚!
吃著兒子的外賣的臊子面,我忽然有些尷尬,今天的事,典型就是暴露了自己性格上的短板,或者是缺陷。
有錯就改,善莫大焉,我決定把這些缺陷卸下來,以便以後提醒自己
一,盲目攀比,其實有些攀比是可以的,別人比自己強的能力,處事方式,以及人際交往的經驗,這些有效的攀比可讓自己也去成長,這是可以的,但類似像這樣送不送禮物的,而且是情緒化的攀比則完全沒有必要,送禮物和情誼,在這個物質泛濫的時代,是不能劃等號的,電商時代,一份禮物有時就是幾分鐘的事,但是真情實意卻不是這麼表面的東西
《甄嬛》上,黑化了的甄嬛都總結出,真心最重要,何況是我們呢
二,急躁,我覺得這是當下所有母親的通病,其實,孩子有時就像那早春的嫩芽兒,昨天還是光禿禿的樹枝,但一晚的春雨加上今天太陽的暴晒,可你能就春滿枝頭,綠滿山川了,問題是,我們這些焦慮而急躁的母親,早在昨天就為沒看到一絲綠意而大發其火了。
真的,可以再稍稍等一下,給孩子一個反應和長大的時間
三,自以為是
許多年前,看過一本幼兒教育方面的書,書中說咱們家長的誤區是:你總覺得你對自己的孩子特別了解,但孩子卻並不懂你,但真相卻是:孩子能明白你的一切,甚至是你的良苦用心,但是你其實並不知道孩子到底是咋想的
是的,我們都是一些想當然的家長,孩子看得懂我們,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地認為他們始終不懂,其實他們在成長,而沒有成長的是我們
前段時間,看一個朋友的美文,中間提到一句話,每個母親其實也是沒有經過培訓的,是在母親的這個崗位上摸索着前行的。
是的,既然是摸索着前行,那我們就有可能犯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母親也會犯錯,絕對不會因為你有了母親的光環就完全是真確的。
孩子是第一次做你的孩子,但是我們自己何嘗不是第一次做她的母親呢?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有錯就改,才可能有最合適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