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枯燥實驗為趣味研習 安徽一所高校將工藝坊開到校園裡

大皖新聞訊肥皂、護手霜、驅蚊液、香水……這些生產在專業工廠的日用品竟被一群高校師生包攬了生產流程。在安慶師範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的眼中,化學化工學院的"傳習工藝坊"更像是一個研習"驛站"。這裡有熟悉化工原理實驗的專業老師,有熱愛化學實驗的學生,還有趣味性十足又實用性拉滿的產品。在這裡,學生們能夠將學到的繁雜化學公式應用到日常,為枯燥的化學實驗增添樂趣。

圖為工作坊負責同學向前來體驗的學生介紹橘子香水製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創建工藝坊,將專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相融合

"傳習工藝坊"創建於2022年11月,由安慶師範大學2022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輔導員王玲和熟悉化工原理的朱志豪博士擔任指導老師。"我們的初衷是將專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相融合,通過趣味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王玲說。

每周一下午,化學化工學院教學樓的104教室總是聚滿了學生。這裡是"傳習工藝坊"的實驗室,漏斗、鐵架台、膠頭滴管等各類實驗器材應有盡有。近日,2023學年的工藝坊負責人陳蕊正籌劃研製一款桂花味香水,將其作為禮物,贈予明年畢業的學長學姐。

今年9月,校園裡的桂花開得正盛。陳蕊組織工藝坊的學生在校南門附近採集桂花,用塑料袋收集了滿滿八包後,將其放置在實驗室儲存。團隊計划過完國慶假期後,再從中挑選飽滿的花朵,將其清洗晾乾,提取桂花的香氣。

當節假日結束後,團隊成員走進實驗室,看到的卻是一堆腐爛發黑的花瓣。"原料腐壞,製作出來的香水肯定是不能用的。"陳蕊說,她和團隊之前忽略了鮮花無法久放這個問題,現在天氣轉涼,桂花逐漸凋落。原料不足對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如何按質按量地送出畢業禮物?這個問題困擾了團隊成員整整一周。一天,王玲在與學生交流實驗進程時,發現身旁的陳蕊在吃橘子,這個細節讓王玲靈光一現。"不如做橘子味香水!"王玲分析,10月正是橘子成熟的時候,收集橘皮相對容易些。

團結做實驗,巧妙化解一個個棘手難題

一番討論後,工藝坊決定面向全校學生收集橘皮。經過前期的線上宣傳預熱,團隊收到了來自1000餘名學生捐贈的橘皮。"同學們很熱情,大家都預祝我們的實驗早日成功!"工藝坊的學生們帶着大家的美好祝願,開始了橘味香水的製作。

圖為工作坊成員在提煉橘子香水並進行裝瓶。

在收到橘皮的第一時間,團隊成員就將其剪成小段,放在太陽下晾曬。晒乾的橘皮表面呈褐黃色,學生將其分批置入容器後,添加無水乙醇進行密封儲存。待容器中的液體着色後,成員們又一頭扎進了橘子的提純工作中。

"化學酒精的味道有些重了!"樣品提純後,團隊成員吳錦燦在容器上方嗅了嗅,提議進一步完善目前存在的問題。

吳錦燦和同學們積極與老師溝通,汲取之前的經驗教訓,通過酒精揮發作用、蒸餾水稀釋原理,巧妙化解了"酒精氣味重"的棘手難題。"我們常常忙到半夜,雖然很辛苦,但看到實驗成果非常激動。"吳錦燦說。

"我們把橘子皮和無水乙醇混合,混合之後無水乙醇會吸收橘子皮中的香氣,進而不斷純化。"吳錦燦說,一次提純至少需要等待7日,為了保證香水的純度,團隊成員進行了3次提純。僅是這一步,就耗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對產品的使用者負責、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做實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且很有責任心。"朱志豪博士對學生認真科研的態度表示欣慰。他鼓勵學生多發問、多探討、多思考,在一次次實驗中感受化學與工藝的奇妙碰撞,擦出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的"火花"。

"越去鑽研化學知識,就越能體會到其中的魅力。"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22(2)班的張紫芹眼中,每一次實驗機會都是寶貴的,每一節化學科普課堂都是有意義的。傳習工藝坊讓她在課餘有更多機會與化學"會面",與方程式"交流",從而收穫知識與快樂。

"義賣化學手工藝品、贈新生自製驅蚊液、科普化學知識……"王玲介紹,傳習工藝坊成立一年多以來,成員們在中小學校園裡、社區里、愛心組織里播撒化學研究"種子",不斷增強專業素養的同時,真正做到了將化學實驗成果惠及他人。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通訊員 李平 姜英傑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