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2025年06月10日01:32:06 教育 1973

又是一年高考季,作為全國人民關注的頭等大事,今年高考的五大反常現象,在考試開始前就已浮現!

其中除了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麼,五大反常現象都是什麼?

一 高考人數下降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最近幾年有關參加高考人數的變化,看得人摸不着頭腦,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高考人數在1291萬,相較於上一年增長近100萬人。

到2024年,高考人數呈現再次增長,達到1342萬人,按照這個增長數據,2025年預測數字也必然會呈現出攀高。

結果卻打了一大波「預言家」的臉,2025年高考人數比上一年下降7萬人,參加人數在1335萬人。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數據變化背後的最直接影響因素就是人口,參加高考的普遍年齡在17到19歲之間,而2007年出生人口在1590萬人,和2006年比不相上下。

因此上適齡考生的人數比例沒有太大變化,是今年參考人數沒有大增長的一大因素,其次就是除了高考以外,國家有關職業教育的普及和大力發展也減少了考生數量。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高職單招,高等職業教育單獨進行招生考試,面向中職畢業生和普通高中畢業生。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考生通過考試被錄取後,就不需要再參加普通高考,社會缺少技術人才,職校就打着「好考好就業」的旗號進行廣泛招生,難度比高考低上一個檔次。

教育部也強調要「普職分流」,往後上普通高中和職高的比例會進行一番調整,讓更多學生接受職業教育。

這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有着很大吸引力,畢竟考大學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找到一份合適專業,將來有謀生手段。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留學熱也是分走考生的一個因素,疫情結束後,美西方國家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門檻下降不少,很多家境相對不錯的考生,出國留學也是一大選項。

以前總是能聽見一句話,那就是「不上大學沒出路」,其實隨着國家在職業教育方面的投入,這一觀點正在被瓦解,職高、技校和大型企業合作,畢業就能直接找到工作崗位。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相比於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這種劇烈反差讓許多家庭開始重新思考起「考大學」的性價比,因此今年的高考人數變化背後,實際是教育系統和就業環境的選擇。

二 AI監考和時間增長

第二個反常現象,就是監考手段的多樣化,AI興起以後,不少人都覺得會頂替用人職業,對於監考老師而言,AI確實是做到了。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AI監考在2024年就開始在多個省份高考考試進行試點應用,在得到實踐後,在2025年進一步大規模推廣,包括江西、廣東陽江和湖北等地,都引入了AI計算機視覺分析系統。

相比於常規的人眼辨別,AI通過監控系統對考場進行一場實時監考,通過行為識別算法,解析考生肢體動作軌跡。

比如某一考生轉頭角度超過一定角度,通過考生眼球運動軌跡分析注視方向,手在桌子下面停留時間過長,都會引發異常警告。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不過無須擔心的一點在於,AI監考只是提示行為異常,最終審核還是監考員來調查,並不是立刻判定作弊。

而這種「外掛」一樣的監視系統,在考場上無異於會增加考生心理壓力,畢竟自己任何一個微小動作都會被捕捉,成為透明人。

第三個反常就是考試時間增長,增加考生的身體和心理壓力,如廣東、江蘇河北等23個省份,高考採用「3+1+2」模式,高考時間為6月7日到9日。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北京浙江山東等地,則採取「3+3」模式,考試時間為6月7日到10日,這與以往有着很大區別,過往只需要兩天時間就能打通全關。

儘管身心疲憊,存在精神壓力,還能稍微安慰一下自己,今天走進考場,也就忐忑個兩天時間,到明天下午就結束了。

現在就不一樣,今天考完還有明天,明天考完還有後天,高考帶給考生的一個明顯壓力,就是這一科目考完,人可能走出考場了,心思還在上一份試卷上,想自己哪裡對哪裡錯。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畢竟大部分科目只要結束,相應的答案就被網上大神公布出來了,真要有心,當天就能大差不差核算出這一科成績。

因此上增加考試時長,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考生心理和生物鐘,可能會出現一部分抗壓能力低的考生,考着考着就狀態下滑的情況。

三 不分科和統一批次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第四個反常情況就是文理不分科,以前是語文數學英語,再加上一個理科綜合或者文科綜合,現在則是給了考生12個科目組合隨便選。

這種方式乍一聽能夠揚長避短,在12個科目里挑出自己擅長的,規避不足的,結果仔細研究一番,才發現裏面的「組合」能將人腦子繞暈。

比如成績出來後報考院校的時候,拿熱門的工科而言,物理化學都是基礎學科,要是考試時選的都是歷史、地理、政治,那還是無緣。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最為真實的一個問題,就在於好拿分的科目不好選專業,但選得人還是扎堆,最後看似考試分數比別人高,在專業選項上還不如成績低的。

最後一個最需要注意的反常事,就是今年高考一本和二本徹底合併,統一稱為「本科批」,所有本科院校將在同一批次錄取。

其中志願填報規則變為「院校專業組」,數量大幅度增加,飆升到48個,這要是沒點準備,估計看到志願表格就能暈過去。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而志願多並不代表錄取機會就變大了,較為熱門的專業分數線會隨着報考人數的增加,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態。

這也屬於合理狀況,畢竟以前分一本、二本批次,不夠分數線,想報其中專業也做不到,現在合二為一。

原本夠不到一本線的考生也有了往上志願報考機會,熱門專業競爭之激烈,絕對是空前絕後。

總結起來,這五個異常現象,都是教育改革的具體化體現,對於考生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參考資料:

1、29個省份實行新高考 2025年高考命題有四大特點——央視新聞2025-06-07 12:02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2、2025年高考拉開大幕!千萬考生奔赴人生大考——中國新聞網

今年高考五大反常現象已浮現!除人數下降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 天天要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總投資約6.3億!長樂一學校新校區獲批 - 天天要聞

總投資約6.3億!長樂一學校新校區獲批

今日(7月1日,長樂區發展和改革局發佈「關於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複」。關於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複福建省長樂高級中學:你單位報來《福建省長樂高級中學關於申請審批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的請示》及相關材料收悉。經研究,原則同意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
關注 | 為泰州隊輸送5名球員,這所高中咋這麼牛? - 天天要聞

關注 | 為泰州隊輸送5名球員,這所高中咋這麼牛?

【來源:泰州教育發佈】今年夏天「蘇超」火爆出圈在泰州隊的隊伍中17號徐奇瑞、19號繆樊、21號張澤儒30號丁凌運(守門員)、42號王子豪5名球員出自同一所學校——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這所高中的足球為啥這麼「牛」?一起來探個究竟「我行!
2024年廣州民辦學校比2023年減少37所 - 天天要聞

2024年廣州民辦學校比2023年減少37所

南都訊 記者楊曉彤 7月1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根據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95所,在校生302.03萬人,專任教師19.24萬人。學前教育2024年在園幼兒同比下降8.11%2024年,全市共有幼兒園2224所。比上年減少22所,下降0.98%。其中,普惠性幼兒園18...
10點不到,全部賣空!今天正式回歸: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 天天要聞

10點不到,全部賣空!今天正式回歸: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就等這一口!」經過4個月的禁漁期,杭州「老饕」們期待許久的第一口江鮮於今天正式「上岸」。今早7點多,位於上城區九堡沿江的楊公漁碼頭的「楊公魚市」人頭攢動。刀魚、翹嘴、包頭魚、江鰻……你在魚市能見到的,都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五點多,第一網就捕上來了,馬上就賣完了,很多老客一大早就在這裡等着的……...
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 - 天天要聞

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

6月30日,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下稱「白皮書」)。白皮書從行政複議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中的地位、吸納行政爭議作用發揮、通過調解和解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監督依法行政、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配套制度機制建設、基礎能力建設等七個方面對2024年行政複議工作進行了梳理分析,全面總結各地、各部門...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 天天要聞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先上本科後大專?以為是玩梗,沒想到竟然是真的!」近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單獨考試招生章程中,多個專業備註招生的對象是本科畢業生,引起了網民關注。「專升本」一時成為網絡熱門話題。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該校已經連續多年招收本科畢業生,人數和專業數逐步增加。7月1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一位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