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姜曉蓉
「自杭州啟程,搖晃過二十五小時,直達內蒙古烏蘭察布。這是我兒時歸鄉的記憶。」近日,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初三女生張瀟冉憑藉作文《舊軌還鄉》,觸動了無數網友的心弦。
有網友形容,思念因文字震耳欲聾。也正是這篇文章,讓張瀟冉的語文老師王楊軍以及他的自媒體賬號「語文山水」,再次走進大家的視野。
圖源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從最初記錄生活,到如今擁有超過1400萬粉絲,王楊軍的「語文山水」讓他和學生們屢屢出圈,也成為了萬千網友在網絡上感受語文這門浪漫學科的一方「天地」。
如今,王楊軍和他的學生們似乎成了「爆款製造機」。在互聯網中探索傳統的語文課堂,「語文山水」和其中的這些初中學生,還能帶來哪些驚喜?
01
「一年後,友情是兩片分道的帆,我赴江漢,你向蓬山。」
「晚風最青澀的那天,你輕輕的牽着我的手,青春最熱烈的那篇,身旁是你和我並肩的走。」
這些隨心又細膩的創作,都出自於王楊軍的學生們。
王楊軍的「語文山水」。圖源 抖音
從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畢業,2014年起在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擔任語文老師,時常一襲深色中式服裝的王楊軍,平時話並不多。正是這樣一位看似平平無奇的老師,在互聯網上擁有上千萬的粉絲,評論區更是有數十萬網友打卡交作業。
2018年,王楊軍註冊自媒體賬號「語文山水」,起先是發一些自己的朗誦視頻,配上旅行中記錄的山水風光。慢慢地,他嘗試將語文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視頻稍作剪輯,發在了上面。視頻中都是語文課上他和學生的精彩瞬間:玩「飛花令」、練「三句半」、寫一篇同桌的肖像作文……和大多語文課不一樣的是,王楊軍把田園自然、人生哲學、生命教育融入了日常教學。
有一年深秋,他帶着學生一起吟誦桂花相關的詩句,拍了視頻發在抖音。沒有想到的是,這條視頻播放量很快超過幾十萬,吸引了3萬多名網友點贊。原本獨屬王楊軍和學生們的語文課堂,進入了大眾視野。評論區里,有人分享自己熟悉的桂花詩,也有人點評孩子們的吟唱是否到位。一個明顯的共識是,大家都覺得這樣的語文課很有趣,應該多來點。
雖然更新頻率不算高,但幾乎每一年都會上一次熱搜。通過「語文山水」,網友看到了孩子們朗誦作文時的自信,重新發現熟悉課本里的文字之美,更多的人則通過「追更」王老師的短視頻,回憶青春時光,收穫治癒的力量,大家從返璞歸真的語文課堂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鳴。
王楊軍和學生們的作品。圖源 抖音
02
「王老師的課堂很開放,我們可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在一次採訪中,男生毛宸禹說。
去年寒假,有風君旁聽了王楊軍的一堂語文課。這是一堂期末試卷講評課,但王楊軍還是把它變成了一堂詩歌分享課,主題就叫「考後詩會」。不同於傳統的語文課堂,王楊軍班上的學生們很少一臉嚴肅地聽課、記筆記。即便是普普通通的詩歌朗誦,孩子們也會手舞足蹈地加上動作,用表演復現詩歌的含義。
而這也正是王楊軍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方向。如何在繁重的應試任務之外,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這門學科?在日常的創作中,如何激發孩子們的靈感和動力?一句句優美的詩詞,如何在初中生筆下誕生?
在王楊軍眼裡,語文從來不只是語文,語文應該是美的,詩意的,也為生活所用的。
王楊軍的課堂。圖源 浙江在線
王楊軍說,和技巧相比,語文課堂上更應該注重的是閱讀與表達、審美與鑒賞、觀察與思考。但他同時面臨著困擾,這些能力無法立竿見影地體現,但會對學生產生更為深遠地影響,這是比應試技巧更重要的能力。他也一直問自己,有可能在初中三年的語文課堂埋下一顆特別的種子嗎?
於是,他的語文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場景:臨近春節,他帶着學生創作對聯;暑假裏,他帶着學生去賞荷,面對一池碧波講述歷史上與荷花有關的詩文。他的語文課並不只是以書為本,而是把詩詞搬進學生的日常生活里去。
如今,王楊軍已經帶了三屆學生。「教第一屆學生的時候,我也會讓學生背範文和常用名人名言、名家故事,但我發現這樣學作文,學生不會喜歡,這樣寫出來的作文,雖然可以拿高分,但沒有靈魂。」王楊軍說,閱讀和生活才是語文的根基。他也一直試圖通過「語文山水」,傳達這樣的理念。
王楊軍也知道,憑他一個人的力量,「讓語文回歸語文」並不能真正實現。好在張瀟冉的《舊軌還鄉》,以及學生一篇篇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給了他信心,語文從來不是華麗辭藻的堆砌,不是應試技巧的比拼,是沉澱的醇香,更是真誠的力量。
王楊軍總是把課堂留給學生。圖源 浙江黨建網
正如「語文山水」的一位網友所說,「如果不是急着趕路,語文才是最美的學科。」一起期待,王楊軍和他的學生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