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3月11日消息(記者 李紹遠 文/圖)「十大垃圾食品是什麼?」「消費維權投訴熱線是多少」。近日,由東方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組織的安全科普教育進校園活動走進東方市第三實驗學校,活動主題圍繞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禁塑等三大板塊,通過安全知識宣講、產品展示、有獎問答等方式,向全校一二年級近600名師生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安全知識課」。
知識有獎問答現場。
「『一看二查三拒絕』,看標籤,檢查包裝是否完整,標籤需含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家信息;查渠道,優先選擇超市、食堂等正規場所,遠離流動攤販;拒誘惑,不購買顏色異常、氣味刺鼻的食品,警惕低價促銷陷阱……」活動中,東方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場監管大隊的執法人員通過圖片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採用豐富角度、深化內容、拓寬渠道等方法,生動形象地向同學們講授校園周邊產品的安全知識及潛在的安全風險。
安全科普教育進校園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還擺設展台,展示市面上常見流通的各類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現場讓學生上台參與辨認可降解塑料製品與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還有獎知識問答,現場學生們踴躍舉手回答,化身「安全小偵探」,通過模擬選購食品、識別標籤、鑒別真假降解塑料袋等遊戲,鞏固所學知識。
安全科普教育進校園活動現場。
一系列與學生們息息相關的安全知識,受到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很有趣,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會看產品標籤了。」「原來零食包裝上的小字這麼重要!」「以後再也不買校門口的無證炸串了!」不少學生在參加完活動後表示。
「通過此次活動,樹立師生關注食品安全、維護質量、提高禁塑意識,促使每個人成為校園周邊安全治理的宣傳者、監督者、踐行者。」東方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安全科普教育主要從針對如何識別問題食品、為什麼禁塑、怎麼禁塑?以及「如何選擇安全玩具、文具」等方面開展安全宣講,為學生們科普產品質量安全法律和標準知識,通過互動問答等形式,向同學們詳細講解可能存在的隱患風險及原因,提高學生辨別不良用品的能力以及質量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水平。
(南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