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項向榮

圖源: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
日前,10年6戰法考終於上岸的北大保安劉政,已從北大辭職,進入律所工作,他的故事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勵志典範。十年來,他從民辦二本的畢業生成為北大保安,從六次征戰法考的「執着者」變為律所新人。
北大官微將他比作不斷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讚譽他的人生為「勇敢者的登山之旅」。劉政用十年的時間告訴我們:人生這場漫長的考試,比拼的並非誰率先交卷,他的經歷證明了無論起點如何,只要持續學習,終能綻放光彩,只要不放棄,夢想終會照進現實。
劉政的故事並非個例。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張俊成,如今已成為職校校長;深圳「網紅保安」張雄濤40歲考入港大博士。「外賣詩人」王計兵在忙碌的外賣工作之餘堅持寫詩,最終獲紫金山文學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和劉政一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咬牙堅持,衝破了現實的束縛,讓人生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當然,也有一些人說,是北大的光環加持,讓劉政獲得成功,如果沒有燕園資源,劉政還能逆襲嗎?鯤鵬不藉助大風的力量就無法扶搖九天之上。「當名校向保安開放課堂時,本質上是在創造知識流動的細微脈絡。」
機遇當然必不可少,但主宰人生脈絡主流的,還是自己的拼搏努力。至少,劉政有勇氣去北大當保安;至少在北大,劉政有勇氣推開任何教室的門去聽課;至少,擔任物業管家這個苦差事時,他能主動為教授整理書籍,從而獲得法學大佬親贈的絕版教材;十年間,與他同期的保安大多早已轉行,賺比當保安多得多的收入,而他卻在青燈之下翻看法律條文的「黃卷」,頑強死磕了2780個深夜。正如他說:「這些年,我看過的書真不少,最好的年華,我沒有虛度。」
所以,劉政們的共同點並非僅僅是運氣「開掛」,而是深刻領悟了「在肥沃的土地上做一顆種子」的邏輯。正如北大推文特意強調,這並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自我較量的勝利」,是戰勝精神孤獨、經濟誘惑、人生彷徨的自我勝利。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每個人都擁有改變命運的可能,關鍵在於自己的抉擇,退縮還是咬牙堅持,決定了自己的人生走向。人生沒有極限,只要有夢想、敢拼,普通人也能逆襲,這就是劉政告訴人們的真諦。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