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周末2月21日報道:隨着ai的快速發展,deepseek的廣泛應用,一些家長質疑,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背誦現代文,既增加學生的負擔,也與時代脫節。學生用ai很快就可生成一篇文采不錯的文章,為什麼要把作家原本就很個性化表達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來源:看看新聞
其實,早在多年前,語文教學中背誦太多的問題就引發過爭議。後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具體篇目可由教科書編者和語文教師推薦,其中古詩文1-6年級有75篇,7-9年級有60篇(段)。雖說是「推薦」,但在具體教學中,也成了「必背」。總體看來,雖然有一些家長和社會輿論質疑「背這麼多究竟有什麼用?」但更多人支持「多背古詩文」有助於厚植人文底蘊。
更大的爭議,是關於現當代文的背誦,在各年級語文教材中,在入選的現當代文篇目中,有的要求全文背誦,有的要求背誦其中的幾段。背誦也是學生重要的家庭作業,老師會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
此外,在教學中,老師往往還會推薦一些作家的現代文,作為範文讓學生背誦,理由是學生通過背誦,掌握「好詞」「好句」,為中高考閱讀、作文做準備。
這是以應試思路來學習語文,讓學生閱讀「美文」,本應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辨別,也拓寬視野,培養審美能力,但教師讓學生閱讀的目的,卻異化為提高閱讀考試成績與作文成績。
隨着ai時代的到來,「文科大衰敗」「文科無用」成為全球範圍熱議的話題。「死記硬背」的語文教學方式,與快速發展的ai時代是難以兼容的。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回答一個根本性問題:基礎教育是「育分」還是「育人」?如果是「育分」,那學校教育就不會為ai時代到來而動,ai甚至會服務於「育分」。而這顯然難以培養適應ai時代的人才,更遑論培養拔尖的創新人才。
來源:廣州日報
2025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這對進入ai時代的基礎教育發展至關重要。要通過評價改革,讓每個學科的教育,實現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
在ai時代,語文還要背課文嗎?這個問題確實值得大家更多地思考。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了deepseek,它幾秒鐘後給出的答案是:儘管技術提供了更多學習工具,背誦課文仍然有其價值,以下是背誦課文的幾個理由:
1. 語言能力提升:背誦有助於增強語感、詞彙量和表達能力,對寫作和口語有幫助。
2. 記憶力訓練:背誦能鍛煉記憶能力,提升整體學習效率。
3. 文化傳承:經典課文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背誦有助於理解和傳承文化。
4. 思維訓練:背誦過程中需要理解和分析,有助於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考。
5. 情感體驗:背誦經典作品能讓人更深入地體會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ai工具如翻譯軟件、語音識別等可以輔助學習,但無法完全替代背誦帶來的深度理解和記憶。因此,背誦課文仍然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但可以結合ai工具,提升學習效果。
最後,deepseek總結說:背誦課文在ai時代依然重要,但可以與技術結合,優化學習方式。
極目新聞綜合南方周末、廣州日報、看看新聞、deepseek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