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如何讓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學打造課本里的博物館

2024年05月19日09:10:57 教育 7165

  中新網杭州5月19日電 題:博物館如何讓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學打造課本里的博物館

  作者 王題題

  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和教育的重要場所,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那麼,校園博物館該如何服務教育,實現高質量育人?

  近日,中新網走訪杭州采實教育集團澎揚中學(下稱「澎揚中學」)的校園博物館,探索該校「課本是座博物館」新型學習空間的魅力所在。

博物館如何讓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學打造課本里的博物館 - 天天要聞

澎揚中學校長呂陽俊以「尋龍記」為主題,在校內博物館給學生上了開學第一課,學習龍的精神,做好「龍的傳人」。 薛鵬 攝

  走進澎揚中學的「課本是座博物館」新型學習空間,映入眼帘的是,《蘭亭序》《步輦圖》《出師表》《清明上河圖》等初中各類教材插圖中的相關作品,按照課本教學的進程,井然有序地陳列着。

  「這些展出的作品,是我們從上城區政協文史研究會的藏品中遴選出上百件歷史、語文、美術等初中課本中涉及的文物,然後運用數字掃描技術製作而成的復仿件。」澎揚中學校長呂陽俊介紹說,而整個新型學習空間的展品都服務於學校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教師提前預約即可使用。

  走近場館中1:1還原的《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的畫作,從視覺上給人一種震撼,激發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博物館如何讓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學打造課本里的博物館 - 天天要聞

澎揚中學語文教師結合教材課文《夢回繁華》,向學生介紹《清明上河圖》。 薛鵬 攝

  呂陽俊指着《清明上河圖》中汴河虹橋的內容說,這一部分就是課本教材中展示的內容。在書上,這一張圖片只佔很小的尺寸。即使教師在課堂中投屏放大,也很難讓學生感知北宋都市生活是怎樣的繁華景象,畢竟書中的圖和實物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在該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把課堂搬到校園博物館內,學生在1:1還原的《清明上河圖》前進行學習,近距離感受全圖的真實大小,了解課本所選取的局部圖在全圖中的位置。教師通過這種沉浸式的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清明上河圖》的印象,培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從文物中獲取有效信息,還原歷史現場,是我們打造這個新型學習空間的初衷之一。」呂陽俊坦言,但更重要的是,學校希望學生能像考古學家一樣,經歷了歷史知識的產生過程,培養了歷史思維,激活文化自信。

博物館如何讓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學打造課本里的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在《雲遊·藝象》課程中,美術教師指導學生賞析名畫,臨摹山水畫。 薛鵬 攝

  基於此,在該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以展品為核心設計一些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宋代經濟和社會生活這一課堂的內容時,教師會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這些小組在《清明上河圖》的不同位置進行觀察、討論,了解宋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特點,並總結出觀點進行小組分享。

  此外,在學校的博物館內,該校還以「素養導向、綜合學習、學科實踐、因材施教」為理念設計了《澎揚說》《研城記》《國潮文創》《語你游繹》《雲遊藝象》《陶瓷藝術》《本草探秘》《宋韻美學》等一系列課程。

  據悉,在這些課程中,學生不僅能夠聆聽館藏文物背後蘊含的歷史故事,還可以創作各類文創產品,參與博物館的設計和完善,從而培育創新思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汲取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換。

博物館如何讓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學打造課本里的博物館 - 天天要聞

澎揚中學社會教師在向學生們展示課本上的青銅器「四羊方尊」縮小版的復仿件。 薛鵬 攝

  「這就是我們打造這個校園博物館的意義!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上百件文物中閱讀九州大地的浩瀚歷史與璀璨文化,領略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印記和精神財富。」呂陽俊如是說。(完)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唐尚珺第16次高考結束:發揮得不是特別滿意,分數應該和2023年差不多,傾向於報考師範專業 - 天天要聞

唐尚珺第16次高考結束:發揮得不是特別滿意,分數應該和2023年差不多,傾向於報考師範專業

6月7日到9日,唐尚珺在廣西防城港市迎來了人生中的第16次高考。在此之前,他以堅持復讀考清華而出名,曾被西南政法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錄取,因故未上。2023年7月,當他決定去華中師範大學念師範類專業時,又因未選擇服從調劑,高考志願滑檔。9日晚,九派新聞在防城港見到了剛答完人生中第16...
娃哈哈給高考學子送水,考生一個接一個開心拿水 - 天天要聞

娃哈哈給高考學子送水,考生一個接一個開心拿水

高考三天已經結束了,現在是6月10日,考生們也鬆一口氣了。想必在這三天裏面,考生們的心情每個都很不一樣。高考已經結束,考生自己心裏也有底了,考得怎麼樣,成績會怎樣,自己應該相當清楚了。是名落孫山,還是金榜題名;是選擇繼續復讀,還是選擇進入社
2024年高考落幕 莆田考生共同奔赴新的未來 - 天天要聞

2024年高考落幕 莆田考生共同奔赴新的未來

考生走出考場東南網莆田6月9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 盧建偉 文/圖)6月9日下午,隨着高考最後一科生物學考試結束,為期3天的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卷合筆落,如刀劍回鞘,同學們正式告別高中時代,奔赴新的未來。家長在考場外翹首以盼記者在莆田一中、仙游一中考點看到,考場外圍滿了前來迎接考生的家長們,他們手捧鮮花,或緊...
高考最後一天!考生:題型相對創新,跨學科融合明顯 - 天天要聞

高考最後一天!考生:題型相對創新,跨學科融合明顯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寧 崔文燦 孫唯 陳亮 秦小傑 朱嘉樂 實習生 龍名揚 張佳慧 邱晨希 羅鈺涵 劉雅萱 陳藝銘 王櫻淋高考最後一天,上午的考試科目是化學和地理,下午是思想政治和生物。記者兵分幾路採訪,發現大部分考生心情都不錯,整體而言,最後一天的考試科目難度適中,偶有未見過的題目,但考生們都全力以赴,盡...
考生回憶高考化學題:「送分題」不見了 - 天天要聞

考生回憶高考化學題:「送分題」不見了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鄒浩 張屏 張裕 李碗容 狄鑫實習生 劉嘉慧 張伊婷6月9日上午,考完化學的高考考生紛紛表示,今年的化學試題不再有「送分題」,考查內容和常規試題有所不同。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考點的考生王同學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化學有機的大題打破了常規思路,會讓考生猜一個物質的結構,這是之前沒有碰到過的。華師一...
2024高考落下帷幕!陽江學子,下一站見🥰 - 天天要聞

2024高考落下帷幕!陽江學子,下一站見🥰

‍6月9日下午6時15分隨着最後一科生物學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為期3天的2024年高考落下帷幕陽江20891名考生走出考場告別高中時光開啟人生的下一站征程這屆家長,「花」式接考下午5時30分距離高考最後一科結束還有45分鐘考場外已有不少家長在翹首等待在陽江一中考場外,一群統一身穿紅色短袖上衣的「陪考團」格外引人注目,洪女...
直擊上海高考:80後家長說對成績要求不高,旅行被列入考後「心愿清單」 - 天天要聞

直擊上海高考:80後家長說對成績要求不高,旅行被列入考後「心愿清單」

6月9日,為期三天的2024年上海高考落下帷幕,5.4萬名考生將翻開人生新的一頁。今年的送考家長中,陸續出現了「80後」的身影。這些年輕的父母都談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特別是當下更多元的選擇,也讓他們對孩子的成績不那麼緊張。經歷了緊張的備戰,考生們也紛紛開始新的打算。和親朋好友一起去旅行、學習一項新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