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張裕
通訊員 曹冬紅 詹杏芳 王妍
實習生 龔潔萱 金典 洪慶 姚抒椏
畢業近十年,吳潔從某大型國企的一名普通出納,成長為子公司的總會計師,他一直很感恩大學時期的潘老師。「搬了好多次家,但是當初潘老師送給我的全套注會教材和輔導資料,我一直珍藏。」他說。
吳潔口中的潘老師,是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潘純。他告訴記者:「我來自來黃石農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潘老師的督促。上學時,她『逼着』我考初級會計師、從業證。畢業後,她又督促我拿下註冊會計師。」
作業本上的字跡太深,學生上課時座位的變化,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潘純都能察覺到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並及時做出提前干預。
為了鼓勵內向學生,她陪着學生一起玩滑板,「主打」陪伴;畢業生找工作,生病了她自掏腰包,「主打」關懷;寒假學生在校備賽,她會給學生煮湯圓和水餃,「主打」貼心。
一份珍藏十年的複習材料

吳潔是該校2009級會計專業的學生。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潘老師從大一開始就一直教我會計、財務方面的課程。讓我從一無所知到慢慢地感興趣,潘老師是領路人。」
大二時,潘老師建議吳潔考會計從業資格證,幾乎是「逼着」他去考。為此,潘純授課時有針對性地講解考點。到了大三,潘純又建議吳潔考初級會計師。「當時潘老師不僅會幫忙我協調報名的問題,因為以前初級會計師報考需要工作經驗,潘老師一邊幫我在校外找企業實習,一邊在學校幫我整理實習證明材料。」吳潔說。
吳潔畢業後找工作,潘純又給了他不少建議,從就業形勢的分析以及職業規劃,潘純鼓勵吳潔去參加國企招聘。
「我是一名高職的學生,就業時選擇大型國企,有不少本科名校畢業生和我一起競爭。我原本以為我沒有任何優勢,但是當我拿出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初級會計師證以及實習經歷時,我竟然從一眾應聘學生中脫穎而出,那一刻我對潘老師有說不出的感謝。」

然而潘純和吳潔的「故事」還沒結束。畢業後,潘老師給吳潔一套全套註冊會計師資格證的學習及考試的資料,要求他一定要考過註冊會計師。工作以後吳潔一直跟潘老師聯繫,吳潔在工作中遇到什麼問題,都會諮詢老師。尤其在準備注會考試時,吳潔打算辭職備考,潘純老師極力勸阻,讓他邊工作邊考證,不能本末倒置。進入了國企工作後,吳潔有一次生病了,老家在黃石,身邊沒有親人,潘老師得知後就帶他去醫院做檢查,自己掏腰包給他買葯和營養品。如今,吳潔已經是該國企旗下子公司的總會計師。他告訴記者:「從學生時代考證書,到畢業之後考注會,潘老師每一件事情都在為我做打算。」
2015級學生阮一明,因父母身體不好家庭條件困難,曾到社會工作兩年後才考進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從進校開始,潘純就鼓勵阮一明不向困難低頭。在她的循循善誘和諄諄教導下,阮一明認真學習,潘純老師也給她很多專業指導,鼓勵他參加技能比賽鍛煉自己。
阮一明告訴記者:「當時壓力很大,一方面父親身體不好要照顧他,一方面家裡條件不好要出去做兼職,另一方面學業難。」
要照顧父親,潘純老師就給他批假,落下的課程潘純單獨輔導他學習。在老師支持和幫助下,阮一明在學校創立了「會計協會」,在協會裡,阮一明一方面開發課程或資料,教同學如何考會計相關的資格證,另一方面他牢牢掌握知識,輔導別人。
阮一明畢業後,經潘老師推薦給校友前往南非工作,工作期間得到領導高度評價。
出國工作後,潘老師給他很多建議,包括工作和人際交往方面,由於英語較弱,在國外遇到一些問題例如開發票阮一明還會向潘老師請教。為此,潘老師不僅自學了相關的國際財務知識,還特意向其他業內人士請教,自己學會之後才教給阮一明。
如今阮一明早已回到武漢,在某知名企業帶領項目團隊。他告訴記者:「潘老師的鼓勵和幫助,讓我身在異國,心卻暖暖的。」
學生管他叫「潘媽」

談起潘老師,周晶在採訪過程中從來不叫潘純老師,只叫她「潘媽」。
周晶告訴記者:「跟潘老師相識於會計專業,第一節課的時候就覺得她跟我們以前碰到老師都不太一樣。因為潘老師總是一副很慈祥的笑容。當時剛剛步入大學生活,還不是特別習慣。潘老師在第一節課沒有給我們講專業課內容,而是叮囑我們來了學校要注意照顧好自己,好好吃飯,多去校園裏面走一走,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豐富大學生活。」
讓周晶「改口」叫「潘媽」,起源於一次備賽。備賽時學生需要提前來到學校,前一天晚上周晶在家收拾行李,媽媽還擔心初七去那麼早怎麼吃飯、住在哪裡等問題。結果,當團隊四個人第二天去學校的時候發現,潘老師早就準備好了一切。
回學校的第一天晚上,學校安排他們住宿舍,潘老師怕他們會害怕,提出她也和他們住在一起。第一天晚上宿舍沒有熱水洗澡,周晶跟潘老師說明了情況,沒想到潘老師馬上從床上起來,拿着熱水壺去給他們燒水洗澡。

馬上就到了元宵節,潘老師提前一天問周晶四人元宵節是想吃餃子還是想吃湯圓。第二天一大早上,潘老師就拎着一大盆的湯圓和餃子去1053辦公室裏面等他們,還沒進到辦公室,學生們就聞到了香味。「當時覺得特別溫馨,在元宵節即使沒有和家人一起過,但是也覺得當時他們也像一個小家。」周晶說。

備賽結束後,四人給潘老師取了一個特別可愛的綽號,叫「潘媽媽」,因為覺得很適合她——把學生當作孩子一樣,又為我們操心,心中又有着無限的柔軟。
潘媽到底有多溫柔呢?2020年7月份,學生羅寧(化名)老家發生特大暴雨,爸爸嚴重受傷。由於家庭情況不好,爸爸的病沒錢醫治,羅寧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籌款信息。潘老師看到了這條消息,默默地發動學校里的老師為她籌錢。直到籌到錢了才告訴羅寧這件事情。羅寧說:「潘老師告訴我的時候,我沒忍住就哭了。她只是我的任課老師,卻這麼關心我,特別是我馬上就要畢業了,還這麼在乎我。」

記者了解到,潘純剛到學校時,還沒有會計專業,她上了4年水利工程經濟學課。直到2006年,會計專業正式成立,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計、課程標準設置等方面工作都是從零開始,潘純作為當時唯一一名專業對口的專任老師,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專業創建基礎工作上,獨自一人承擔幾乎所有的專業調研、材料整理、文字撰寫、論證研討等任務,同時還承擔著大部分核心課程的教學。她常常是白天在教室給學生上課,晚上挺着大肚子在辦公室打磨課程。
她說:「那一年,我兒子出生,會計專業第一屆開始招生。從此,會計專業就像我的另一個孩子,我愛它,希望它像我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越來越好。」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