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璟璟
近日,有網友反映鄭州惠濟區一小學強制家長輪流站崗,「鄭州惠濟區綠源實驗小學強制家長輪流值班,不能缺崗,安排的站崗時間段剛好適逢上班點,就變成家長要請假一天站崗。」面對質疑,當地教育局回應表示「對綠源實驗小學因安全管理給學生家長造成不便表示歉意,同時立即調查核實,要求校方拿出優化舉措,切實減輕家長負擔。」(中新社)
此事一經曝出,涉事學校相關人員便言之鑿鑿「我認為校方沒有強制家長輪流值班」。字裡行間,嘴硬狡辯。此外,惠濟區有關職能部門在最初接受採訪時,也強調「其他區的學校也有類似規定,所有的家長如果都不想付出只想享受其他家長的付出而帶來的便利,也有違公平吧?」如此說辭,一派義正詞嚴的架勢,非但沒能回應大眾關切,反倒有火上澆油的意味。
眼看着事態發酵不止,當地教育局終於出面發文滅火,除了誠懇道歉,更是允諾整改。這般舉動,總算是正視問題,有則改之了。這番表態,也獲得了網絡輿論的極大認可……「學校要求家長輪流站崗」,本就毫無道理可言。而梳理近年來的案例,我們卻會發現,類似的操作屢見不鮮,由此也難怪當地有關各方在被追問之初,會是那般滿不在乎、理直氣壯。
事實上,很多學校都會在校門附近組織護學崗,往往要求家長在路口執勤站崗。這一舉措,原本是在學校保安、行政人員,以及交警、城管等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的「權宜之計」,其作為一種臨時的救急辦法,無可厚非。然而,在日常實踐中,一些學校卻將之固定化、常態化,乃至「統一排班」「強制實施」,這種強加於人的做派,一方面是把自身職責義務轉嫁於人,另一方面突破了基本的角色邊界構成了對家長的「不當指使」。
打着「家校共育」的旗號,差使家長當免費勞動力,有此操作的學校,不在少數。有的讓家長考場監考,有的讓家長「走進課堂授課」,有的讓家長們幫着準備活動物料、維護公眾號,至於說讓家長晚自習盯班,更是家常便飯。凡此種種,學校把分內之事甩給家長,把治校管理權演變為一種不知分寸的「人身支配權」,可謂影響惡劣。
當學校安排各式「家校共育」,或許首先應釐清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家長與學校的關係,始終應該是平等的。違背平等原則,一切無從談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