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國際護士節當天下午4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宣布了2023年第49屆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獎章的獲獎者名單。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趙雪紅榮獲2023年南丁格爾獎章!共有來自22個國家的37名護理人員獲此殊榮。

南丁格爾獎章是對「具有非凡的勇氣和獻身精神,致力於救護傷病員、殘疾人或戰爭與災害的受害者」或「在公共衛生或護理教育方面做出模範工作或富於首創精神」的護理人士的肯定。是表彰在護理事業中做出卓越貢獻人員的最高榮譽獎,每兩年頒發一次。
中國自1983年首次參加評選以來,截至2023年已有90名優秀護理工作者獲此殊榮。這是時隔14年後浙江省護理人員再獲該榮譽,她也是浙江大學首位獲此殊榮的護理人員。

面對SARS、汶川地震、H1N1甲流、人感染H7N9禽流感、西非利比里亞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趙雪紅勇毅擔當、身先士卒,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生與死的考驗,用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讓護理工作閃耀出人性的光輝。面對時代的需要、時代的呼喚,她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以創新思維開創護理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以實際行動推動新時代護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華護理學會災害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災害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生應急處置護理專家,趙雪紅長期奮戰在急危重症一線,無愧是南丁格爾精神的追隨者、更是忠實的踐行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2020年1月,隨着新冠疫情在全國多點暴發,感染患者急劇增加。作為浙江抗疫主戰場,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接收了越來越多的患者、特別是危重症患者。一個刻不容緩的嚴峻問題隨之出現:在一線「戰場」有大量的護理人員,急需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進入隔離區對護理工作進行統籌協調。
由於當時的武漢己有不少一線醫護人員也被傳染上,恐慌情緒在醫護人員、尤其是要近距離接觸患者承擔大量護理工作的護士中蔓延。
大家幾乎同時都想到了一個人——趙雪紅!
而此時,趙雪紅正在國外,與家人和好友一起在新西蘭旅行,原計劃2月5日回國。但不斷刷到國內有關疫情的新聞,讓趙雪紅坐不住了: 「急危重症是我的專業,現在醫院一定需要我!」
幾經周折,趙雪紅終於買到了一張回國的機票,歷時36個小時,轉了三趟機,1月28日上午,終於回到杭州。出了機場,她拎着行李,拖着疲憊的身子,打的直接奔赴之江院區。
趙雪紅在重症監護隔離病房裡,一「扎」就是整整105天。為新冠危重患者氣管插管有被痰液噴濺傳染的危險,是她不顧危險、身先士卒,協助醫生完成浙江省第一例插管,為後續實施「儘早插管」的救治策略贏得了時間。

俯卧位通氣、危重症患者轉運、全球首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圍手術期護理、各類急診手術的急救保障……幾乎在每個高風險環節,趙雪紅都會第一個「跳出來」:「有我『打樣』,大家就沒那麼害怕了。」
2020年1月至4月,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累計收治確診新冠肺炎患者105例,承擔了浙江省95%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創造「危重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奇蹟。
2022年4月,上海疫情告急。浙江省衛健委緊急組建浙江省援滬方艙醫院醫療隊,她擔任醫療隊護理部主任,作為先頭部隊馳援上海,為了確保方艙醫院能夠順利開艙運行,每天只睡二三個小時;同年8月,海南三亞疫情反覆,她再次請纓,參加浙江援瓊重症救治醫療隊,這也是全國唯一支援三亞的重症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三亞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她再次擔任護理領隊,圓滿完成任務。

自從穿上護士服,趙雪紅就把自己當作一名和平時期的「戰士」,哪裡有需要、哪裡有任務,哪裡就有她的身影,面對祖國的召喚、面對人民的期盼,她從不缺席並且總是身先士卒。
2003年,「SARS」橫行。趙雪紅負責籌建發熱門診,曾幾天幾夜連續奮戰;
2008年,汶川地震。作為浙江省派駐汶川救護醫療隊成員,趙雪紅不顧餘震危險,帶領轉運小組一次次逆行深入災區核心,救治、護送、轉運傷員;
2009年的H1N1甲流、2013年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暴發時,趙雪紅均在一線,主動請纓接手病房護理管理工作,一直「戰鬥」到疫情結束;
2015年,埃博拉肆虐西非大地。趙雪紅挺身而出,遠赴地球另一端,與病死率高達50%-90%的兇猛病毒搏鬥,從死神手裡挽救回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被重生的非洲孩子叫「中國媽媽」……
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
讓護理工作閃耀出人性的光輝

趙雪紅在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
非洲利比里亞,深夜,簡陋的板房醫院,濃烈的消毒水味道。在35℃的高溫里,趙雪紅穿着厚重、悶熱的三層防護服,穿過狹長的走道,進入幽暗的隔離病房。病房裡是埃博拉病患者,她輕輕地走過每一位患者的病床,查看他們的情況。
突然,她看到一位約莫10餘歲的男孩,黝黑的面龐上,一雙驚恐的大眼睛噙着淚水。趙雪紅快步走過去,彎下腰,握着孩子的手,用英語對孩子說:「孩子,已經很晚了,怎麼還不睡?哪裡不舒服嗎?」
「我害怕,我不敢睡,我怕我閉上眼睛,就要死了。」孩子用夾雜着當地方言的不流利的英語害怕地問,「我會死嗎?」
「不會的。孩子!我們一定會治好你的病,我陪着你,你安心睡覺。」趙雪紅對孩子說。從那以後的每個夜晚,趙雪紅都會進入病房陪伴這個孩子,直到他安然入睡。當孩子康復後離開中國埃博拉治療中心時,他臉上綻放着笑容,向醫護人員敬禮,當他聽到趙雪紅喊他名字時,他開心極了:「我認識您的聲音,您就是那位經常陪着我的中國媽媽。」

趙雪紅在利比里亞埃博拉遺孤院
非洲的孩子不知道,趙雪紅,這位來自中國的白衣天使,她是「扔下」了自己正在準備高考的孩子,跨越半個地球,來到他們的國家,冒着生命危險來救治他們,幫助他們一起對抗死神,陪伴守護他們度過這段最黑暗、最恐懼的時光。
在救治埃博拉患者的同時,趙雪紅還將中國先進的護理和防護經驗帶到這裡,並積極牽線搭橋為埃博拉倖存者和遺孤募集善款。她的大愛無疆和無私奉獻,展現了中國醫護的博大胸懷,閃耀着人道主義的精神之光。因其傑出的工作表現,她被授予「全國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和「浙江驕傲最美浙江人」的稱號。
同事們說,這樣的故事在趙雪紅37年的護理生涯中,每天都會發生,數不勝數。很多時候,她自己都忘了,更不願意拿出來說。
「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趙雪紅總是這麼說,她甚至感謝這些患者,讓她收穫了許多美好與信任。
在工作之餘,趙雪紅多年來還用休假時間,參加「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志願服務,隨醫療隊深入祖國中西部,還遠赴印度等國,幫助貧困家庭,承擔唇齶裂修補患兒術後監護工作,已累計護理國內外患兒800餘人次。
趙雪紅的身上,無疑閃耀着新時代醫護工作者身上應具備的「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只有平凡的崗位,沒有平凡的人生
作為一名護理專家,趙雪紅37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無數患者帶去安慰和健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醫護工作者,趙雪紅則思考得更多更深:作為「國家隊」醫院中一名長期在急危重症一線的護理專家,她可否從多年的實踐中來,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與理論,惠及更多人?又是否能發現問題,進行創新性改革,進一步推動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
急診,是一家醫院面對最多突發、最多危急情況的地方。多年來,急診分診一直都靠接診人員的經驗進行,不僅可能因為人員經驗的不同,導致個體差異化大,而且效率也比較低。
長期在急診工作的趙雪紅髮現了這個問題,2008年,趙雪紅組建循證護理小組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急診預檢分診系統,經過3年的研究,於2011年主持開發了「智能化急診預檢分診信息系統」,用於快速篩查高危患者,徹底改變了傳統經驗分診的不確定性和異質性,實現了分診工作的同質化和標準化。目前,該系統已在數十家綜合醫院推廣應用,該項目榮獲全國「護理管理創新獎」。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群體傷、群體中毒急診分診模型,先後在各類公共衛生事件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着新冠疫情的暴發,趙雪紅又在原來的系統基礎上,帶領護理團隊開發了「智能化發熱門診預檢分診信息系統」和「智能化傳染病風險預警模型」,實現了發熱門診分區管理,降低了患者交叉感染的風險。該項目再次獲亞洲和中國「醫院管理持續質量改進項目金獎」,併入選2022年中國醫院協會「十大患者安全目標典型案例」。
多年來,趙雪紅主持的科研項目,先後榮獲亞洲和中國「持續質量改進項目金獎」、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等。
37年來,趙雪紅繼承和發揚南丁格爾精神,一次次捨生忘死投入到災害和疫情的救治中,她用精湛的護理、科學的管理,用積極的探索、嚴謹的態度,為護理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受王仁元主任委託,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俞新樂專程趕到浙大一院,看望慰問趙雪紅:「這不僅是浙一護理團隊的榮譽,也是浙江護理人共同的榮譽,希望浙大一院護理團隊以此為契機,在國家醫學中心的創建中持續秉承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初心理念,構建護理新發展格局,創新護理服務及管理模式,促進浙一護理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省乃至全國的護理事業發展!今天恰逢國際護士節,我在這裡代表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向全體浙一護理工作者道一聲節日快樂!"
「護理工作一直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像趙雪紅這樣的護理人的默默奉獻和不懈努力。在醫院建設國際一流醫學中心的征程中,全院護士敬業勤勉、踔厲奮進,先後榮獲全省、全國乃至亞洲30餘項榮譽,成為首批國家護理質控中心成員單位,成功創建全國巾幗文明崗,湧現出『南丁格爾獎』、『傑出護理工作者』等先進典型……成績的取得既是動力,激勵我們踔厲奮發,更是壓力,鞭策我們激流勇進。全體浙一人將繼續奮鬥,為浙江大學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浙江『兩個先行』和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做出新的貢獻!"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