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愛孩子,可是孩子卻想與媽媽斷絕關係
電影《萬箭穿心》有這麼一個令人揪心的故事,那就是李寶莉非常愛自己的兒子,她獨自一人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兒子,還要努力掙錢供兒子讀書、吃喝等,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如願地考上了大學,可是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兒子考上大學過後,卻想要與最愛他的媽媽斷絕母子關係,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
認為只和孩子說有用的話,實際上是陷阱
實際上,從李寶莉與兒子的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出,李寶莉愛孩子甘願為孩子付出一切那是妥妥的事實,生活無論多艱辛,她為了能好好培養兒子,她都咬牙切齒堅持着。可是,李寶莉與兒子之間卻缺少交流,李寶莉很少和兒子說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與兒子說過最多的話就是:「作業寫完了嗎?」
久而久之,他兒子對於媽媽的問候,變得越來越反感,甚至有一次破口吼道:「你除了問作業做完了沒,還會不會說點別的啊!」
對於兒子的質問,李寶莉不解,明明自己很關心兒子,兒子怎麼不領情,還這種態度...
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家長與孩子。他們認為不用與孩子說太多的「廢話」,與孩子說的都應該是有用的話,這其實是親子溝通的陷阱。
和孩子廢話閑聊,是增加親子關係的密碼
然而,真的想走進孩子的內心,實際上是要與孩子多多廢話閑聊,這些看似沒用的廢話閑聊,往往隱藏着緩解親子關係的密碼。
記得我表姐與她的兒子關係很好,即使她兒子都畢業工作了,還是喜歡回家與她嘮嗑,我們總是問她,到底什麼秘訣能與兒子關係處得這麼好。
表姐說:「我也沒啥文化,但是兒子每次說他身邊發生的事情,我都會用心的聽,並站在他的角度與他交流溝通,我也經常會與他分享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每次我們都可以聊得很開心,所以我們關係一直保持這麼好。」
是啊,我們經常不能用心地聽完孩子說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而且孩子一說,我們總認為那是廢話,不該浪費時間在這些廢話身上,久而久之,關係就疏遠了。
其實,如果真的關愛孩子,家長是需要用心地傾聽孩子的,並認真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長的關愛。
記得楊絳先生在散文集《我們仨》中,提到女兒與他們的關係就像無話不談的好友,他們一家人出去吃飯,在等上菜的時候,他們會坐在那邊一邊觀察旁人,還一邊一起討論旁人的打扮和對話,討論鄰桌的幾個人之間是什麼關係等等,這些看似沒用的廢話,卻拉近了他們的關係,一家人在一起關係很融洽。
實際上,如果孩子願意與你分享身邊發生的事情,說明他喜歡和你在一起,他很信任你,他願意讓你走進他的內心,這時,你不能打擊他,掐滅他表達的慾望,而且他表達完之後,你最好站在他的角度與他共情,這樣就能進一步增進親子關係了。
結語
《父母的語言》提到,一個語料豐富的家庭語言環境對兒童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看出,如果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豐富,作文水平提高,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如果能引導孩子往細說,當孩子表達不全面時,家長可以進一步用孩子的語言掰開、揉碎說給他聽,這些看似沒用的廢話,會進一步增加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的作文水平也會因此提高了。
因此,願意與孩子「廢話」閑聊的父母是明智的,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