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應對意外發生的有力措施。區紅十字會、區教育局、團區委日前聯合制定《2022-2024年松江區應急救護培訓進校園行動計劃》,力爭到2024年底,逐步建立健全校內救護網絡,建成校園應急救護志願服務隊。

上周,今年首批參加松江區校園應急救護培訓的學員通過線下實踐課程學習了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骨折等情況的救護知識與技能。九亭小學教師崔寶月認為,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大臂固定垂懸、止血包紮法。泗涇小學教師沈偉偉說,體育老師多掌握一門技能,以備不時之需很有必要。
據了解,為了構建高質量學校衛生與健康體系,行動計劃要求在全區中小學校青少年中廣泛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掌握不同程度的自救互救與逃生技能;在中小學教職工中,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救護培訓力度,至2024年底,完成中小學教職工救護員培訓1000人次;逐步建立健全校內紅十字急救師資網絡,各級學校在完成救護員培訓的基礎上建立校級救護隊,隊員必須具有救護員或救護師資證書。同時,組建青年志願服務隊,參與校園應急救護志願服務活動。

根據行動計劃相關內容,今年,全區將率先開展4批次對300多名教職工進行應急救護培訓。今後,全區學生將在小學五年級完成4課時普及培訓,在初二完成8課時普及培訓,在高一結合軍訓鞏固普及培訓相關內容。要求至2024年底,全區50%的高中達到高三畢業生完成16課時救護員培訓的水平。對取得救護員證書的校醫、體育教師、班主任等開展救護師資培訓,對學生進行防災避險知識普及培訓。
此外,結合校園規模、環境、地勢、交通、建築等實際情況,將在校園配備適用的急救物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設校園生命健康體驗教室,逐步配備急救箱、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應急救護一體機等急救設備。
■記者 張小小 文/攝
■文字編輯 王紅霞 秦天
■欄目責編 李翔■欄目主編 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