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蘇省委改革辦與省廣播電視總台聯合策劃和製作的《黃金時間》喜迎二十大特別節目《奮楫深水區》,以改革的視角回望近十年里江蘇走過的非凡歷程,取得的豐碩成果,感受江蘇勇闖改革「深水區」、敢於啃下「硬骨頭」的勇氣和擔當。目前節目正在江蘇衛視頻道、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
第二集《堅持以人為本 擦亮幸福底色》,邀請到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講述江蘇這十年來的教育改革是如何瞄準「痛點」、深耕「難點」、疏通「堵點」的。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江蘇的城鎮化發展快、外來人口多、教育需求多樣,給基礎教育資源供給帶來了很大挑戰,怎麼從「有學上」發展到「上好學」,成為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答卷。十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江蘇基礎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
主要做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確立基礎教育優先發展地位
省委省政府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堅持基礎教育優先發展,出台了近20份重要文件,構建了涵蓋基礎教育各學段、全過程的政策支持體系。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等常態化、機制化研究部署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為基礎教育優先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聚力破解資源短缺問題
通過資源需求預警、高質量考核、教育督導評價、經費獎補等方式大力推動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破解學校建設中的規劃跟不上、土地指標少、拆遷困難和資金缺乏等難題,十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近8000所,在生源急劇增加的情況下,有效解決了每個孩子都「有學上」的問題。
三是着力提升辦學質量
構建了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創建評價體系,實施優質幼兒園、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星級高中等創建評估工作,推動各地持續擴大優質資源供給,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願望。目前,全省超90%的幼兒就讀於優質幼兒園,81%的義務教育學校參與集團化辦學,超90%的普通高中學生就讀於三星級及以上高中。我們還實施了基礎教育內涵建設工程,投入超12億元,建設3329個項目,覆蓋所有地區、學段和學科,推動中小學、幼兒園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十年來,在基礎教育領域,江蘇的改革成績單「成色」十足。
在幼有所育上,強化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近5000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1.8%,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8%以上。率先推進普惠性幼兒園服務區制度,全省68.6%的縣(市、區)實現劃片服務、就近入園。持續推進優質園創建,省市優質園覆蓋率超90%。省級投入2億元,系統性實施幼兒園課程遊戲化改革,成為江蘇學前教育品牌。
在學有所教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47%提高到65%、進入普及化階段,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上升到11.37年。
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竣工學校達4482所,累計支出585億元,超過90%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定辦學要求。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超3000所,全省56人以上大班額佔比下降到0.23%,整體達到國家要求。規範治理能力有效增強,「雙減」走深走實,校外治理、校內減負取得階段性成效。優質均衡水平顯著提升,建成1573個義務教育集團,81%的學校參與集團化辦學,23個縣(市、區)被認定為省級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
普通高中更加特色多樣,更好滿足學生選擇需求。近年來,全省每年新建改擴建高中都超過50所,連續四年每年擴招學生4萬人左右。全省三星級及以上學校達80% ,就讀學生數達90.17% 。創新開展高品質示範高中創建,首批確定20所立項學校,12所培育學校。順利實現新高考方案平穩落地,創新實施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建設省級基地496個,省級投入達2.68億元,項目被評為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
特殊教育更加全納融合,保障水平越來越高。全省建有特殊教育學校106所,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基本建立了特教學校。建成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3876個,輻射所有縣(市、區)和鄉鎮(街道)。在全國率先將特教對象從三類「殘疾學生」調整為九類「特殊需要學生」,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適齡特需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融合教育實現從學前到高等教育全覆蓋。
過去十年,江蘇基礎教育在全國乃至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經合組織實施的2018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江蘇省學生學業表現位居世界前列。在兩屆國家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獎總數均位居全國第一。在教育部義務教育學生學業質量監測中,江蘇省學生多項成績位居全國前列。
過去十年里,在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在大家尤為關心的教育等民生領域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就成為改革中需要不斷回應的現實問題。
江蘇始終把基礎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優先領域,堅持將人民至上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降熱點、解難點、破痛點,把改革的重點放在完善基本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基礎教育資源供給力度、健全基本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促進學校辦學質量全面提升等方面,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記者丨顧孟青
編輯丨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