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姜贇 通訊員 王甜甜
一到開學季,各種開學新聞頻頻上熱搜。
廣東一對父女就因為生活費吵架,上了熱搜。父親認為一個月1000元生活費不算少,自己讀書那時候才300元一個月。女兒反駁現在時代不同了,學習、社交都得用錢,兩人爭論不休。這場爭論又引發了大家關於生活費的討論。
之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發起一份調查,共採訪了1983位在校大學生,其中61.7%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000~2000元之間,其中35.7%在1000~1500元之間。受訪大學生中,32.6%來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50.2%來自省會等二線城市,14%來自普通地級市,3.2%來自縣級市等其他,其中本科生佔八成,研究生和博士在二成。80%左右的受訪大學生,生活費來自父母。

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以下方面:父母、勤工儉學、兼職、獎學金等。大頭還是在父母,大多數人無法擺脫對家庭的經濟依賴,消費行為會受到家庭因素的制約。但同時大學生動輒一學期、半年不回家,上課時間又不像之前一整天安排得滿滿當當,在父母的管理之外,使得大學生課餘生活異常豐富,隨之而來的就是金錢流失的加速,超前消費和不理智消費的行為屢見不鮮,還有不少人深陷網貸陷阱。如何在完全自覺的生活中學會正確使用生活費,形成日常理財的好習慣,是比討論給多少生活費更重要的事。
適度消費,愛好要為生活讓步
現在大二的小李利用假期的時間在某單位實習,實習生沒有工資,而且單位不在家鄉,所以現在還需要家裡像上學的時候一樣每月匯款生活費。八月剛開頭,她的生活費就不夠用了。「我一般用花唄,每個月底家裡人會幫我還款。有時候額度花完了,我就只能去找家裡人或者同學借錢。」小李是個追星族,最近她剛喜歡上一個明星,正好碰上他出專輯,等到八月額度一更新,她就立刻買了一套。「我算了一下,一個星期我大概花了一千多了,因為我的單位實習在線上,平常事少的時候我就會跟朋友出去吃飯,這裡也要花不少錢。」當記者詢問小李之後的打算時,她回答:「省一點是一點,我可以去鹹魚(二手平台)賣賣閑置。離我實習結束還有差不多兩個星期,要開始精打細算了,我現在連外賣都不敢點了。」
大學校園裡像小李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同樣是大二的小王喜歡玩遊戲,現在他在玩的遊戲正在出新活動。「我氪金了,誰叫我運氣太非了。」小王假期就在家裡,他沒有實習也沒有打暑假工,氪金的錢全是之前攢的,「放假家裡就不給生活費了,我上學的時候不怎麼花錢,而且我還有一個小金庫,裏面存了之前考上大學家裡人給的獎勵和往年春節期間拿到的壓歲錢。所以現在這樣的『小出血』其實還好。」
通過網上調查和實際採訪,記者發現不少大學生都會有存錢的習慣,一般上分為兩種形式:收到生活費後立刻轉出和每月剩餘轉出,再加上以前存的壓歲錢等錢財,合在一起來金額也不在少數,這些錢可以在日常生活以備不時之需。但是生活中慾壑難填,如果做不到適度消費,不斷地超前消費,不管平時有多少生活費和私房錢都是不夠的。日常生活,在付款前想想這個東西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為愛好興趣消費的前提是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如果不能肯定,那就給生活讓步,要認識到最重要的是什麼。
學習之餘,兼職也未嘗不可
現在網上對於生活費的普遍論調是2000元左右足夠了,記者也在各個平台上看到了不少在校大學生的分享,基本上三餐一天下來要三十多元,平時水果零食的開銷,宿舍生活每月需要上交的水電費、網費,生活用品和娛樂活動的開銷以及偶爾的服飾購買,總和大致在1800-2000元的區間之內。但這些金額也只是按經驗設定的,超額消費避免不了,畢竟沒有一個大學生可以做到天天吃食堂,無論是點外賣還是外出下館子,都是筆不小的開銷。這些在原有生活費之外的額外消費,一般都是以向家人預支和跟身邊人借錢來解決的,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時間一長還容易形成依賴,陷入惡性循環。
如何在大學期間賺取額外收入來填補生活費空缺,兼職是大部分同學的選擇。即將大三的劉同學已經有兩年的家教經驗了,她一般在晚上或是周末幫人補習理科,偶爾也可全科。「兼職有群,裏面的工作機會有些是同學幫認識的人發佈的,也有不少是中介發佈的。家教很多就是中介發佈的,一般都是中介把學生信息、家長要求以及薪資時間一起發出,覺得合適就去聯繫就行,」劉同學向記者介紹道,「但是中介很坑,應聘成功是要付中介費,這個沒有什麼具體規定,我認識的同學有的交了中介費基本一個星期就白乾了。」
據悉,除了在專門的兼職群里發放信息,還會有不少人會選擇在學校論壇里發佈有關信息。和兼職群不同,論壇很多是無需中介費,一般是同為家教的同學找人接任。但無論是哪一種多需要仔細分辨,以防上當受騙。
除了在校,平時放假利用假期兼職也是不錯的選擇。放假在家的大學生小彭,在市裡的游泳館找了一份助教的工作,工資一個月六千多。「別看工資多,工作也挺辛苦的,因為假期里游泳班基本上天天都有開課,我周末都不能休息,一個星期全勤。從早上一直到下午五點多,沒停過。」助教的工作是家裡人介紹的,小彭主要負責聯繫家長,安排學生課程,上課前負責點名簽到。

為了上班方便,小彭現在游泳館提供的員工宿舍里,偶爾工作空閑會回趟家或者是出去玩玩,就是不能出遠門。雖然假期不能盡情玩耍,但小彭心情還是很愉悅的,她已經準備八月中旬辭職了,打算在開學前用賺來的一部分錢和朋友出遠門玩玩。「我剛發了上個月的工資,給我爸媽各發了520的紅包,買了一個一直想買的包包,剩下的就打算存起來跟之後半個月的工資一起做旅遊基金和下個學期的生活費小金庫!」
及時止損,理性投資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購買基金或者股票,有些可能是玩票性質,但高收益也讓不少觀望中的同學躍躍欲試。對於想要通過投資獲得收益的同學,這邊給到的建議是如果真的要投資理財,也應盡量選擇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對於股票、期貨一類的高風險理財產品,不提倡也不鼓勵,要知道高收益和高風險是綁定的,
如果不是閑錢很多的同學,就不要選擇去嘗試了,否則在市場形式不好的時期,錢被套牢不能拋售,對於流動資金本身就不多的同學來說,嚴重的話會影響生活。大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資金不多,大部分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需要依靠家裡,再加上缺乏理財經驗,不具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
大學生應學會合理使用生活費,不花冤枉錢,對任何事都不要上頭,要理性地去對待每一件事。同時在空閑的課餘時間或是假期,做兼職勤工儉學,不僅能減輕家長的負擔,還能改善一段時間的生活質量,但切記要擦亮眼睛,謹防詐騙。即使不選擇兼職,也要記得「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過好自己的生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