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學生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分數是關鍵,其實,填報志願也至關重要,常言道:「三分考,七分報」,填報志願有技巧,學生需慎重。
每年高考結束,一些考生成績不佔優勢,填報志願填得有水平,強勢扭轉局面,考上一所好大學,今年就有不少成績中游考生,撿漏上了985或211名校。
志願怎麼填能實現逆襲?一般來說,有經驗的過來人,可能更容易做到,因此,填報志願時,考生、家長都要問一問身邊人,但是,究竟要不要幫忙填,令人很糾結。
近期,看到一則帖子,女大學生幫親戚填志願,不僅沒有被感謝,還遭到了埋怨,網友看後,也替女生感到心寒。
女生好意幫親戚填報志願,被211大學錄取反遭埋怨,感到很寒心
多地已經實行了新高考模式,考生需填40多個志願,高校、專業眾多,對考生和家長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掌握大量的高校相關信息,又要對專業發展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家長自己都沒考上大學,給孩子填報志願,成了不小的難題。
一位女大學生的親戚,參加高考,成績比較普通,考了580多分,名次不靠前,想上211大學有點費勁,選擇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考生和家長也不甘心。
她當年高考志願填的挺有水平,於是就找她幫忙,起初有些猶豫,畢竟關乎考生前途大事,稍有不慎,影響了人家發展,這可承擔不起。
親戚好說歹說,又央求父母,她只好應承下來,為此,學習之餘就會查閱許多高校信息,和身邊同學交流,花了不少功夫。
做了很詳細的填報志願計劃,徵詢考生的意見,了解考生的興趣愛好、基本需求等,列出了幾所大學和專業,填報志願時,還反覆問過考生和家長,如果有其他問題一定要說出來,再三確認後才提交了。
最終如願被東北一所知名211高校錄取,家裡人都很開心,眼看就要開學了,反倒埋怨起女生,他們生活在南方,東北天氣冷,路程遙遠,疫情反覆,家長有點後悔了。
兩家因此鬧得很不愉快,女大學生感到很寒心,幹了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兩家也沒了來往,考生也要開學了,已成定局。
該名考生應該換個角度看待,克服不適,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家長應該學會放手了,考生早晚要成為獨自面對生活的成年人,總是不捨得孩子吃苦,將來該怎麼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中等成績拼上211名校,實屬不容易,說明女大學生真的用了心思,親戚應該主動找女生致謝,沒有功勞還有苦勞,不能寒了別人的心。
南北方氣溫差異大,這都是客觀因素,不是不能克服,上大學最重要的是學習,211名校的實力,較比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強了很多,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東北雖冷,但有暖氣,不至於太遭罪,家長和考生都不要太矯情。
考生到異地上大學,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能夠讓考生變得更加成熟,獨立性更強,家長不能伴隨子女一輩子,只有考生學會照顧自己,方能生存下去,家長不能太溺愛。
大學四年時間,轉瞬即逝,考生應當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千里之外求學,也是一次開拓眼界的好機會,看一看千里冰封的雪國的樣子,這也是一段非常難忘的回憶。
南北方差異大,2022大一新生們需做好準備
高考還是千萬考生走出去的機會,南方的考生去北方讀大學,看看鵝毛大雪是什麼樣的場景,北方的學生去南方讀書,領略江南水鄉的美景。
想法很好,但是要注意南北方差異,各大高校陸續開學,大一新生要提前有所準備,南方的學生注意保暖,可以多和當地的學生聊聊,和室友相處好,生活上互幫互助,儘快適應,然後把中心放在學習上。
北方的學生亦是如此,沒有暖氣的南方,可能有點難熬,飲食也不太適應,照顧好自己,避免生病,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選擇勇敢面對,沒有什麼難關不能度過,遇到問題就去解決,上大學是學習的,不是過日子。
許多大一新生是第一次離開家,要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不要總是抱怨,態度要積極向上,認真學習,端正態度,時間寶貴,大學生們還是提前做好規劃,不要荒廢學業。
討論話題:女生好心幫填志願反遭埋怨,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