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曉夢
通訊員 王甜甜 徐紅
「只要還能講,我就會一直講下去,當好義務宣講員,傳遞黨的好聲音。」71歲的賈代銀中氣十足。3月1日,她對極目新聞記者說,能為大家做點事,她感到很高興。
賈代銀,宜昌市興山縣南陽鎮陽泉村村民,曾擔任村幹部32年。退休後,2015年她踏上了鄉村義務宣講的道路。近日,她獲評2024年第四季度「荊楚楷模」。
說起給大家義務宣講的初衷,賈代銀回憶,在村裡幹了一輩子,退休後她依舊想發揮餘熱,想為大家做點事情,抱着這樣的想法,她開始帶着一幫老隊友成立了夕陽紅宣講隊。「怎麼才能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還能叫好?」地花鼓俗稱花鼓子,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當地群眾喜愛,於是賈代銀髮揮非遺傳承人特長,大膽探索用民間文藝演繹的方式宣傳黨的政策,用地花鼓戲、快板、漁鼓、三句半等鄉音土調解讀。
逐字逐句學習政策,再手寫唱詞草稿,逐字逐句反覆推敲打磨,針對不同的群體,她還編創不同內容的本子,進行計生、徵兵、普法等內容。很快,地花鼓《小心為上》、小品《那顆星》、舞蹈《繁榮昌盛看今朝》等作品因貼近生活,深入淺出地傳播理論知識,這樣「接地氣」的表演引發百姓的強烈共鳴,受到了百姓們的喜愛。「我們宣講不用說教,而是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演繹我們黨的政策,讓村民們知道這些政策也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賈代銀說。
2017年,興山縣南陽鎮利用村村響廣播,開辦《拾點南陽》廣播節目,賈代銀主動報名當上了義務播音員。這一干,又是8年。《拾點南陽》設《政策解讀》《一周聚焦》和《你長我短》三個板塊,用方言實名播報,大家聽得懂、記得住,節目自開播以來深得村民喜愛。「現在我們每周一選稿、組稿,每周二至周六每天10點開播,每次播出時長大約在10到15分鐘。」賈代銀對極目新聞記者說,選擇10點開播也是有講究的,10點大家可能都在幹活,一邊干一邊聽,什麼都不耽誤,也不會擾民。這些年,《拾點南陽》也先後獲評「全省基層理論宣傳先進集體」「湖北省年度創新創優節目及優秀村村響作品」等多個榮譽,賈代銀也成了村民心中的「金嗓子」。
為了豐富地方文化,滿足村民文化需求,賈代銀帶頭成立了南陽民間文化協會,組建了南陽小闖王威風鑼鼓隊、女子圍鼓隊、南陽文藝演出隊、體育太極健身操隊、健身廣場舞隊等多支文藝隊。
2023年底,她以個人名義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室,免費教授興山地花鼓的創作技法和演唱技巧。在她的帶動下,南陽鎮健身操、健身舞團體已發展到200餘人,興山縣各地文藝隊伍也不斷成立起來,30餘支社會文藝團隊活躍在社區廣場、屋場院落,民間文化有聲有色。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