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通訊員 趙風斌 周尚燊 陳學忠
在青藏集團公司西寧機務段東運用車間東電車隊,有一對親兄弟,哥哥張宏剛,出生於1978年。弟弟張銀剛,出生於1980年,他倆都是火車司機,在蘭青鐵路值乘貨物列車。
兄弟倆出生於一個鐵路家庭,從小對鐵路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1997年,張宏剛從部隊退役,來到西寧機務段。追隨哥哥的腳步,2002年,張銀剛從西寧鐵路司機學校畢業後,也來到西寧機務段,成為一名司機學員。
兒時的一天,跟大孩子們去鐵道旁玩耍時,看到一列火車風馳電掣從遠處轟隆隆駛來,兄弟倆激動得手舞足蹈,火車頭龐大的軀體、磅礴的氣勢和飛馳的速度令他們着迷,對火車的熱愛開始在他們心中萌芽,長大後開火車成為弟兄倆共同的夢想。
2002年,張宏剛轉崗至司機學員崗位,兄弟倆開始在同一車間一起學習一起努力一起進步。「有時候,為了一個駕駛技術問題,我們弟兄倆常常在家庭餐桌上爭得面紅耳赤。」張宏剛回憶說,父母親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經過3年多的學習磨礪,2005年,他們一起考上心儀的機車司機,開始駕駛着鋼鐵巨龍,馳騁於高原鐵道線上。
後來在工作中遇到棘手難題,弟兄倆首先想到的是向對方請教,偶爾的家庭聚餐,也在探討機車駕駛技巧,他們在一起,話題總是離不開火車。
「弟兄倆在同一單位開火車的不多見,像他們這樣,一直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親近的更不多見,車間許多年輕人都在像他們學習。」車間黨支部書記呂國強說,由於在同一車間,學習會上、出乘之前、退勤以後,弟兄倆經常在單位照面,尤其在各種學習會上,當弟兄倆坐在一起討論業務時,總是會引來同事們羨慕的目光。
2025年除夕夜,張宏剛接到出勤電話,和母親道別後,他去往派班室,恰好碰上準備去派班室退勤的張銀剛,除夕夜相逢於派班室,兄弟倆別有一番感慨。
「哥,今年的團圓飯你是趕不上嘍。」張銀剛說。「去年是我在家陪老媽,今年剛好有你陪,這會年夜飯都該做好了,你一會抓緊回去陪老媽。」張宏剛回答。3年前,父親去世後,一有閑暇,弟兄倆就去陪伴母親。
短暫的交流後,弟弟拿出2個路上沒顧上吃的蘋果塞到哥哥包里。哥哥拿出母親包的還熱乎的餃子,讓弟弟嘗嘗。隨後,哥哥出勤,弟弟回家,隔着派班室玻璃,兩人離別的眼神充滿關切。
「鋼軌有多長,責任就有多大。」20年的乘務生涯中,張宏剛沉着穩健,把行車安全當成第一使命,從未發生過任何責任事故,已累計安全行車114萬多公里。
張銀剛業務能力完全不輸哥哥,10年內連續取得j4、j5、j6、j7、j9和nj2機車駕駛證,可駕駛高原鐵路所有型號機車。截至目前,他已創下累計安全行車119萬多公里的驕人業績。
光陰似水。蜿蜒的鐵路線上,兩兄弟手握閘把,駕駛着萬噸貨運列車馳騁在雪域高原鐵道線上,一起書寫着他倆的人生精彩故事。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