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與華為和寧德時代捆綁,阿維塔從一開始就輸了?

對於長安汽車,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麵包車、長安CS75還是「百年福特毀於長安」?

今天站在我們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新長安,CS SUV系列依舊銷售火爆、UNI系列推動品牌向上,而深藍品牌則展現了電動汽車的全新發展可能。

​以華系汽車自居的長安汽車,合資事業的發展並不順利,鈴木標緻-先進旗下的豪華品牌DS甚至直接退出了中國市場。如今長安自主品牌則以全新的阿維塔品牌達到全新的高峰,是市場定位和價格,也是華為寧德時代這兩大頂尖合作夥伴。

阿維塔從長安蔚來改頭換面而來,長安汽車找來了寧德時代和華為這兩大電動智能汽車領域的領頭羊,打造了以國之代號「CHN」為名的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平台,誕生首款車型——純電SUV的阿維塔11。

作為自主汽車品牌的標杆代表之一,長安汽車誠然擁有豐富的整車製造經驗,而作為電動汽車領域獨角獸的寧德時代,揚言要給長安阿維塔提供自家最好的動力電池技術,在此之外,「不造車」的華為在北汽極狐、賽力斯和AITO之外,也迎來了全新的大手筆造車動作。

套用當下電動智能汽車的一句俗話,融合當下市面上能找到的最佳自主電動智能汽車資源,在長安汽車的外衣之下,阿維塔的靈魂究竟依附在誰的身上?

從阿維塔的股份構成來看,這一家由長安汽車主導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要融合寧德時代和華為這兩大強勢的合作夥伴,這樣的合作,和則無比強大,反之就是一場災難。

當汽車逐漸趨於雷同,車企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汽車本身,甚至已經脫離汽車本身了。

藉助寧德時代和華為的強大實力,長安阿維塔誠然站在了電動智能汽車的新高點之上,其首款車型阿維塔11的配置也是必定是直接拉滿,市場上能找到的電動智能技術都將在這輛車上一一呈現,但我們看到的阿維塔僅僅只是蔚小理等新造車勢力的復刻,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的記憶點。

新造車勢力年產銷量超過10萬輛,月銷量超過1萬輛之後,從汽車製造到用戶運營,再到全面進擊的自研智能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都已經代表着當今世界頂尖的電動智能汽車水平。

當「電動」和「智能」成為一輛新時代汽車的基礎之後,用戶的選擇更多來自品牌的特色和感知,比如蔚來的用戶服務體系、小鵬汽車的自研技術以及理想的精品汽車理念等等,而對於長安阿維塔而言,一切還是一個未知的全新開始。

當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以及華為的電動汽車平台在其他品牌車型也陸續搭載之時,長安汽車要用什麼籌碼來說服用戶購買這一輛由長安汽車製造,卻定位高端的阿維塔?

在車企崇尚自研技術、以及第三方供應日趨豐富的背景之下,與寧德時代和華為牢牢捆綁,並不一定就是絕對的優勢,甚至未來新技術的發展上或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寧德時代不再是動力電池領域的唯一選擇和絕對代表,而華為的整車電動智能技術還有待規模商用和驗證,與此同時它也將同步適配其他所有車企,品牌差異化特點似乎被消磨殆盡。

自研三電技術的比亞迪,已經站在了規模量級以及強大成本競爭力的高地之上,對於其他所有電動車企的參考意義而言,把發展權和選擇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是其中一條被驗證過的成功道路。

當我們見到這一輛阿維塔11之時,它誠然是長安汽車製造的,卻與長安汽車似乎毫無關係,寧德時代更只是一個基礎,從電驅系統到智能系統,它卻更像是一輛華為的汽車。

當華為堅持不造車,這一輛背在長安汽車身上的阿維塔,從一開始就讓市場和用戶陷入迷茫之中,它究竟是誰,究竟能走多遠?這也曾是新造車勢力需要一一回應的問題。

阿維塔究竟會有什麼特色,而不僅僅是三方技術的簡單拼湊。

雖然阿維塔11的外觀極其怪異,但外觀這種東西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華為打造的智能座艙,我們在北汽極狐、賽力斯和AITO身上已經見識過了,長安汽車又會如何打造這一自己從未涉及的高端汽車領域?

長安阿維塔宣稱要「致力於探索麵向未來的人性化出行科技,為用戶創造情感智能出行體驗」,我們期待這一輛阿維塔11如何體驗人性化和情感,與此同時還要有別於其他所有汽車品牌。

一輛車在成為用戶的車之前都是別人的、陌生的車,阿維塔是誰,究竟又會成為誰的車?長安汽車能說得清楚么?還說僅僅希望依靠一句「我們是行業最好的」,就想理所當然地獲得用戶的認可。

再退一萬步而言,同樣是長安汽車製造,為什麼用戶要選擇一輛高價的長安阿維塔,而不選擇平價的長安深藍?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