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在西安舉行了超級e平台技術解析暨漢L唐L"兆瓦閃充"全國巡迴體驗會。這場活動不僅揭曉了新發佈的漢L、唐L兩款旗艦車型的技術內核,更通過工程師團隊的深度講解,向行業展現了比亞迪在電動車核心領域的突破性創新。
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在解析會上指出,當前純電車型普及的核心障礙仍是補能效率。超級e平台的誕生,標誌着比亞迪通過"全域千伏高壓架構"攻克了這一難題。該平台將電池、電機及車載電源系統全面升級至1000V電壓平台,實現充電功率、速度、兼容性的三重突破。
其中,全球首款量產"閃充電池"成為技術焦點。通過優化電解液配方與電極結構設計,電池組可承載1000A電流輸入,達成1兆瓦(1000kW)峰值充電功率。實測數據顯示,在匹配的兆瓦閃充樁上,漢L EV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400公里",充電效率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300%。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技術通過智能溫控系統將峰值功率維持時間延長至常規快充的2.5倍。
針對用戶實際使用場景,比亞迪設計了智能升壓技術解決方案。漢L、唐L車型既能兼容現有公共充電樁,又可通過雙槍充電模式實現功率疊加。在零下20℃低溫環境下,閃充電池的自加熱技術可使充電效率提升53%,有效解決北方用戶的冬季充電難題。
漢L、唐L全系標配的DiLink 150智能座艙,標誌着比亞迪智能化戰略的實質性突破。硬件層面採用4nm製程座艙芯片,配合12GB運行內存,實現每秒170萬億次運算能力。軟件系統深度整合Deepseek AI大模型,語音交互響應時間縮短至400毫秒,支持連續指令識別與場景化服務推送。
智能駕駛系統方面,"天神之眼B"智駕套件以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8攝像頭構成感知矩陣。在西安城市道路實測中,系統成功實現0接管完成26公里複雜路況通行,包含8次無保護左轉與3次緊急避讓。泊車功能新增"斷頭路泊入"模式,可在4.8米通道寬度內完成自動泊車,較行業平均水平縮小23%空間需求。
為支撐技術創新落地,比亞迪同步啟動"千站萬樁"建設計劃。首批500座兆瓦閃充站已在北京、上海等20個城市投入運營,單站配備4個1000kW超充終端,支持15分鐘滿電服務。按照規劃,2024年底將建成4000座超充站,覆蓋90%高速服務區與地級市核心商圈。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宣布開放閃充技術標準,已與特來電、星星充電等12家運營商達成協議。通過共享充電樁智能調度系統,用戶可在第三方平台實時查詢樁群使用狀態,系統自動分配最優充電方案。
漢L定位於"年輕群體的首台科技旗艦",以流線型轎跑設計搭配星際環抱座艙,瞄準25-35歲都市精英群體。唐L則聚焦多孩家庭出行需求,首創"2+2+3"劇場式座椅布局,第三排腿部空間達到820mm。雙車售價區間20.98-28.98萬元。
超級e平台的發佈,標誌着比亞迪完成從三電技術到智能生態的系統性突破。通過將兆瓦閃充、全域高壓等尖端技術下放至20萬元級市場,不僅重新定義了中高端純電車型的技術標準,更推動整個行業向"油電同速"時代加速邁進。隨着第五代DM混動技術的同步落地,比亞迪正在構建覆蓋全能源形式的出行解決方案,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提供中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