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本土品牌新能源崛起,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便在逐步減少,各大傳統車企為了保住既有的「蛋糕」,便決定在價格上直面新能源車的衝擊。作為國內合資品牌的頭部企業,豐田其實早就開始布局B級車市場,但這款車的熱度一直不怎麼高,它就是一汽豐田亞洲龍。
豐田亞洲龍在售車型共有11款車型,指導價19.98-27.98萬,動力方面提供2.0L、2.5L、2.5L HEV三套動力系統,其中2.0L車型作為主銷版本,收穫了市場較多的關注。而且,2.0L車型作為亞洲龍的入門版本,其定價相對合理,但翻開今年3-5月份中型車細分市場銷量榜就會發現,該車單月銷量一直在4000輛左右徘徊,和隔壁家的廣汽凱美瑞相比,同樣是豐田中型車,價格也比較接近,兩款兄弟車型的市場表現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麼,是不是亞洲龍的產品力不行?我覺得亞洲龍在產品力方面的表現還是可觀的。首先是外觀,前臉格柵按照不同的配置可以分為鍍鉻點陣式和蜂窩網狀設計,與之搭配的LED大燈組採用銳利精緻的晶體排布設計,集成了遠近光功能,點亮後有一定的辨識度。另據了解,新款亞洲龍即將上市,新車整體延續了現款車型的設計,只是將格柵顏色調整為灰色,看起來會更顯沉穩務實。
車身側面可以看到鍍鉻元素的點綴,輪圈採用多幅式設計,腰線設計舒展流暢,行至後輪拱的上方與後肩線匯合,在側裙部位還有一段腰線與之配合,這樣的線條分佈讓整個側身看起來十分協調,符合多數家庭用戶的審美。車尾的設計有些「虎頭蛇尾」的感覺,因為後包圍輪廓向外凸出,尾箱蓋上方鴨尾突出了運動調性,所以一直延續到後輪的寬體設計在尾部像是突然皺縮了一樣,看起來不及同平台的雷克薩斯ES更大氣精緻。不過,LED尾燈在點亮狀態下會散發出銳利的線條光芒,夜間辨識度較高。
在空間布局方面,亞洲龍的尺寸為4990x1850x1450mm,軸距2870mm。作為一款車身長度近5米的中型轎車,它的體量感甚至比雷克薩斯ES還要突出,而軸距則保持一致。車輛採用常規的5座布局,除了入門款以外,全系車型均採用真皮+仿皮的材質縫製,觸摸手感舒適,並且都配有前排座椅電動調節,其中主駕駛還帶有腰部支撐,副駕駛座椅配備了老闆鍵,在長途駕車的過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緩疲勞感。
以個人經歷來看,前排座椅固定,身高1米78的我坐在第二排,縱向腿部空間大概留有2拳半的距離,頭部空間為4指,整體空間感不錯。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全景天窗只有高配車型享有,中低配只提供單天窗,因此後排空間的通透感可能會少一些。
亞洲龍的內飾並非豐田最新的設計風格,但也是比較耐看的。整個中控台採用分層式設計,層次感較為鮮明,中低配車型配備7英寸非全液晶儀錶,搭配8英寸或10.1英寸中控屏,支持CarPlay、CarLife、Hicar等手機互聯功能,具備一定功能實用性。另外,為了強調商務氣息,中控台還採用了部分仿木紋飾板點綴,搭配細節處採用的紅色縫線點綴,整體觀感較為精緻。不過,中控屏的車機UI界面還是不夠簡潔清新,對於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上手難度,而且中控屏下方的實體功能按鍵在反饋手感上比較模糊,不太好盲操。
動力方面,亞洲龍目前主銷的動力配置為2.0L+CVT,發動機最大功率177馬力,WLTC綜合油耗6.11L/100km,就性能和經濟性來說,在同級別純燃油車型中,動力性能不算出色,但經濟性表現良好,比較適合常規的城市通勤和高速行駛工況。
開起來以後你會發現,亞洲龍這套2.0L動力系統的平順性調校符合家庭用戶的用車訴求,但偏經濟省油的傳動系統邏輯會在部分場景下出現動力響應遲滯的情況,需要駕駛者去慢慢適應。底盤採用常規的前麥弗遜式後多連桿式懸架,但區別於一般家轎,其懸架調校風格偏商務,對路面上的細碎振動過濾得比較充分,同時在鋪裝路面上行駛的時候貼服感較強。
價格方面,目前了解到這款車在終端有着3.5萬左右的現金優惠,入門款2.0L CVT進取版降到了16.48萬元,這個價格對於有購車剛需的家庭用戶來說,還是比較有誘惑的。(以上價格信息僅供參考,詳情建議以當地一汽豐田經銷商報價為準)
結語
如果你的預算在15-20萬區間,想買一輛兼顧商務和家用需求的B級車,我覺得豐田亞洲龍是可以考慮的,你完全不用把它當成商務車來看,當成是一款具備商務屬性的家用車就可以去接受了。而且在豐田品牌的加持下,亞洲龍自身品質是值得信任的,關鍵是現階段這款車在終端也有一定的優惠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