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排量就要有什麼樣的位置,這是我的想法。
比如說汽車圈,給一台跑車裝上2.0L的發動機,是一件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看起來很拉風但跑起來卻很吃力,和跑車的定位完全不搭調。
再比如說摩托車圈,250cc的排量就能做成仿賽,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仿賽就是「看起來很像賽車的摩托車」,典型代表是ninja400、本田cbr650r,這些車型已經是仿賽的下限了,排量400cc、650cc還能保證一定的性能和速度,但無奈這些進口車的價格還真都不低,一台車最低配價格也得5萬左右才能落地。
鈴木有一台非常神奇的車,gsx250,裝備250cc發動機,馬力不大動力也不夠強,核心賣點是夠便宜,而且擁有鈴木一向不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所以這台車在年輕消費者看來是一台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產品。
但要說玩兒起來的感受,250cc的摩托車只能說能跑起來,速度根本不夠快。
無奈年輕人喜歡,這種車最近越來越多,本田也曝光了全新的250cc跑車CBR250RR,這台車裝備249cc的雙缸水冷發動機,最大扭矩23牛米,轉速16000轉, 雖然排量小但動力不弱,在250cc領域中算比較出色的存在。
而且本田的優勢一直都是穩定性和可靠性,這台250cc排量的產品一經發佈就引起了市場關注,因為其定價一定會更低,預期在3萬以內。
這必然會滿足更多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雖然日本本土市場定價較高,但國內市場不太會定出較高的價格,原因是國內3萬量級已經能夠買到400cc的國產仿賽車輛,合資產品中熱銷的鈴木gsx250價格也只有3萬不到。
雅馬哈的R3價格也不過4萬元左右,所以排量更小的本田250cc價格只有可能在3萬以內才會有出路。
國內摩托車群體追求性能、仿賽的趨勢越來越明朗,原因是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多,這些追求刺激、速度和性價比的用戶群體必然會向下「高消費」。
仿賽其實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原因是仿賽實用性能太差,既無法滿足運載需求,也無法在長途中騎行駕駛,所以一般來說仿賽的換手次數比較高,作為過渡車輛擁有即可,對於更多摩托車愛好者來說,巡航以及踏板才是真正意義上能夠陪伴到最後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