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拉貨用自己造的車?貨拉拉赴港上市,並宣布造車!

2023年04月04日18:39:17 汽車 9064

今天,一則「貨拉拉回應造車」的消息,衝上了熱搜榜!

以後拉貨用自己造的車?貨拉拉赴港上市,並宣布造車! - 天天要聞

這件事還要從貨拉拉赴港上市說起,日前,貨拉拉赴港遞交了上市申請,上市主體名稱為「拉拉科技」(英文名:lalatech)。於是,在招股書中,貨拉拉回應造車的傳聞也被迅速傳播開來。

以後拉貨用自己造的車?貨拉拉赴港上市,並宣布造車! - 天天要聞

首先,我們來看看招股書的內容,在2020年至2022年間,貨拉拉分別實現5.29億美元、8.45億美元以及10.36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39.9%。近三年里,貨拉拉營業收入呈遞增趨勢,而且,2022年貨拉拉首次實現了盈利,年內利潤為0.53億美元。可見,貨拉拉上市似乎是大勢所趨。

以後拉貨用自己造的車?貨拉拉赴港上市,並宣布造車! - 天天要聞

對於,造車方面的信息。在招股書中,貨拉拉明確指出,公司正利用從現有車輛租售服務經營取得的知識及專門知識開拓新商機,如電動商用車的研發。

不難理解,貨拉拉真的要入局造車了,不過,不是從乘用車入手,而是從自己熟悉的電動商用車領域。看到這,不少新勢力車企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畢竟少一個競爭者就少一份壓力。

以後拉貨用自己造的車?貨拉拉赴港上市,並宣布造車! - 天天要聞

還記得關於貨拉拉造車的傳聞,在2021年就傳出來了,當時,小米、華為、360等科技公司也都爭相要進軍汽車行業。如今,小米已經成為了新的汽車品牌;華為也以供應商的身份入局汽車行業;360則是通過投資哪吒汽車的方式進入汽車行業;現在貨拉拉正式回應造車,也算是跟上大部隊的節奏了。

不過,跟小米、華為這些不同的是,貨拉拉是從電動商用車領域「開刀」。這一細分領域,或許會比乘用車領域要好混有些,畢竟像威馬、恆大這些大企業造車都得頭破血流,苟延殘喘了,貨拉拉要是在這個時候入局,那不等於自討苦吃嗎。

以後拉貨用自己造的車?貨拉拉赴港上市,並宣布造車! - 天天要聞

雖說電動商用車領域競爭沒那麼殘酷,但要搞定電動商用車也不見得容易。電動商用車,顧名思義,就是離不開跑長途,想要提升跑長途的效率,那續航和充電效率都至關重要。要知道,現在電動乘用車都還在為續航和補能努力着,可想而知,要攻克續航和充電效率難度有多大。

最後

不管怎麼說,貨拉拉入局造車還是有好處的,可以自產自銷,為自己代言,不擔心賣不出去。對於貨拉拉造車,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新央企」將落戶重慶,由朱華榮掌舵?長安稱未收到正式通知 - 天天要聞

「新央企」將落戶重慶,由朱華榮掌舵?長安稱未收到正式通知

繼中國長安更名辰致科技後,最近又傳出最新消息:與長安汽車密切相關的這家「新央企」總部落戶重慶以及由朱華榮掌舵。不過,長安汽車方面相關人士稱不知情,未收到正式通知。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即將誕生的「新央企、新長安」為國資委直管的正局級單位,總部落戶重慶,掌門人正是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至於該正局級...
貨拉拉跨界造車走得遠嗎? - 天天要聞

貨拉拉跨界造車走得遠嗎?

當互聯網平台與製造業的邊界被逐漸打破,一場關於物流與造車的深度融合正在上演。近日,貨拉拉旗下多拉汽車首款純電廂式貨車「多拉八方」公開亮相,標誌着這家全球最大的同城貨運平台正式進軍新能源商用車製造領域。
13萬起的豐田bZ5,為何能讓特斯拉車主搖下車窗? - 天天要聞

13萬起的豐田bZ5,為何能讓特斯拉車主搖下車窗?

#智能駕駛輔助新星一豐bZ5實測#去年冬天在北京東三環的一次堵車中,我被隔壁車道特斯拉Model Y車主突如其來的搭訕驚到——他搖下車窗指着我的試駕車問:"兄弟你這車改得挺帥啊?"而這台讓他誤以為是改裝車的"未來戰士",正是剛上市的一汽豐田
開了5年多的皇冠,還能否找回當年「大皇冠」的尊嚴? - 天天要聞

開了5年多的皇冠,還能否找回當年「大皇冠」的尊嚴?

「潮汐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汽車市場,前幾年很多新能源品牌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發佈各式各樣的車型,但隨着市場的發展,優勝劣汰的原則也起了作用,如今還能發展的不錯的都說明確實力,而皇冠就是如此,2021年一汽豐田宣布皇冠品牌
11萬多拿下白色奧迪A4L,體驗德系豪華,家用代步好選擇 - 天天要聞

11萬多拿下白色奧迪A4L,體驗德系豪華,家用代步好選擇

作為奧迪品牌的全球銷量冠軍,奧迪A4自誕生至今已經走過了48年的光輝歲月,歷經9代車型更迭,最終成為經典。自2003年引入國產,年銷不足7,000輛,再到今天,奧迪A4L已經收穫超過百萬用戶的認可,而這個數字每天仍在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