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攬勝車系中演化出來的四款車型,只有攬勝一台車成為了神話,剩餘的攬勝極光、攬勝星脈、攬勝運動版都成為了陪襯路虎其他車型的炮灰。
Range-Rover(攬勝)在路虎體系中一定是最原汁原味的越野車,也是最具有價值高度和設計理念的車型,在另一台車DEFENDER(衛士)的陪伴下,為路虎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核心原動力。
事實上,攬勝一直在推動高端產品的發展,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已經演化為成為路虎為數不多仍然存在品牌價值高度的車型。
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路虎在攬勝成功的基礎上,試圖用衍生品的方式提升攬勝光環,為企業以及品牌帶來更多的附屬價值。
在攬勝的基礎上,攬勝推出了運動版車型,也就是人盡皆知的攬勝運動版,相比於攬勝,攬勝運動版是真正的百萬級豪華車,更強大的性能、更出色的操控性以及更年輕的用戶群體,因為純粹和強大的底子,攬勝運動版市場雖然並不小眾,但在攬勝的光環下,運動版車型終究成為了陪襯。
攬勝極光有過幾年的輝煌,一再超越Macan成為中型SUV的門面,巔峰時期價格飆升至70萬,但很快,其終究和攬勝沒有關聯,再加上糟糕的變速箱以及不穩定性的電控系統,奇瑞國產的攬勝極光又遭遇到了輿論危機和BBA崛起新時代,攬勝極光發展到今天,人們只知道極光,從來不提攬勝,核心根本就是因為怕拉低了攬勝的檔次。
和前兩款車型相比,攬勝星脈可以說出生就栽跟斗。
官方的定位是攬勝極光和攬勝運動之間,但從技術上來說卻使用積架iQ全鋁平台,和積架F-PACE同平台產品,相比於積架的46.8萬的起售價,星脈56.8萬的起售價顯然對自己的產品力盲目自信。
事實上,初代的星脈定價在68萬級,攬勝的前綴讓其比積架高出20萬的價格,很顯然這個價格已經追平了路虎發現系列。
星脈的失敗是兩個原因造成的:盲目的自信和產品力的不足。
路虎盲目的認為攬勝系列就應該高高在上,即便是積架iQ平台,在定價上也要充滿感情色彩, 所以說其定價非常高昂,這是導致產品力失衡的關鍵原因,另一方面星脈的設計更加低矮一些,沒有了傳統的攬勝光輝,比如說小扶手消失了,比如說坐姿更低矮了,視覺效果更像極光了。
雖然說其他方面的操控、動力、豪華、脫困能力依然不錯,但攬勝的價值靠的是設計和獨一份的氣場,這些產品力都不具備。
種種原因下,星脈成為了最不起眼的一台路虎,其知名度要比攬勝、攬勝運動、極光、發現、衛士更低,它的存在感和發現神行相同。
如今的星脈低配車型價格落地已經可以做到40萬-45萬左右,要比當年的68萬起售價整體低了25萬左右,市場走低的熱度讓星脈不得已發起降價,越來越低的價格以及越來越差的熱度,說明其已經淡出了主流消費視線。
戲劇的是,第五代攬勝全新上市,新車市場加價幅度一再超過30萬,顛覆時期加價50萬,加進去一台星脈的價格可見攬勝的成功。
但和老大哥相比,星脈降價20萬求市場的做法,足見其產品的失敗和定位的偏差,同樣的40萬-50萬預算,用戶更多的選擇一定是全新的GLC、寶馬X3等更加全面的車型。
沒錯,星脈的定位一定要比這些車型更高,但市場不認可,你總不能強買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