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只要關鍵技術整明白了,產能那就只是時間問題,而且性價比還能給你拉到極致。
所以,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出海的機會,不僅來自國內強大的產業鏈給的底氣,還在於海外天賜的機遇:油氣漲價只是新能源汽車出海火爆的原因之一,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疫情、雙碳、通脹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動。
電動車出海,歐洲老矣,恰是年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機會。
在電動汽車賽道,中國品牌後來居上,轉型決心要大得多,尤其在攻克動力電池和智能化技術後,中國車企們已不滿足國內市場,開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從上游的礦山到下游的車廠,深度參與到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中。
中國動力電池廠商的「品牌出海行動」已勢不可擋:寧德時代、遠景動力、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億緯鋰能等巨頭都在出海圈地建廠,爭奪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
今年4月,寧德時代位於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獲批,年底前首批電池就能下線;9月6日,寧德時代再次宣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簽署預購地協議,建設歐洲第二座電池工廠,規劃產能100GWh,投資金額73.4億歐元;
9月9日,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國勃蘭登堡州再投資一座電芯工廠,預計2025年投產,年產能16 GWh,而這已是蜂巢能源在德國薩爾州之後的第二座海外工廠;
10月7日晚,蔚來在柏林高調宣布進軍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這是繼去年進入挪威市場後,蔚來進一步擴大歐洲勢力範圍;
比亞迪在2021年5月進入挪威,2022年7月進入日本,8月宣布在瑞典、德國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
10月19日,繼奔馳之後,遠景動力與寶馬宣布達成長期合作,為其提供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零碳的動力電池;
遠景動力同時宣布,將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為寶馬新建一座零碳電池工,2026年投產,規劃產能30GWh。長城則在10月巴黎車展上將旗下歐拉和WEY兩個品牌殺入歐洲……巨頭們大費周章在海外建廠,除了考慮當地製造產業鏈,也是為了靠近消費市場,這與穀倉海外倉在海外本土市場布局倉群是一樣的道理,將跨境電商靠近貨源地的製造優勢,與靠近消費端的市場優勢完美結合。
9月6日,商務部發言人在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
1-7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超過90%,成為外貿的一大亮點。商務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快建設海外營銷和售後服務網絡,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力度。
在穩外貿方面,商務部將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積極支持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品出口。
跨境電商和新能源汽車被同時提及,如果說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新能源汽車和跨境電商就像是「馬」和「車」,二者將在出海賽道上如何千車齊發萬馬奔騰?
作為跨境電商基礎建設的重資產服務商,海外倉期待能以全球百萬倉庫,服務更多中國品牌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