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植物界到底有沒有菩提樹?人世間究竟有沒有釋迦牟尼這個人?1300多年前,我國一位不識字的智者的四句偈使以上問題成為籠罩在眾多凡人心間的一團迷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這是我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語中的一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意在教人不要妄想執着,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地球上的植物界到底有沒有菩提樹?植物界還真有菩提樹,並且在我國北京的國家植物園熱帶溫室內有一棵釋迦牟尼坐禪「聖樹」分植的菩提樹,這間溫室取名為「菩提室」。國家植物園(南園)菩提室的這棵菩提樹,也是國內唯一一棵從當年佛祖坐禪的那棵聖樹分植出來的菩提樹。
國家植物園南園內的菩提室,因栽有一棵珍貴的菩提樹而得名。菩提樹是分佈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種高大喬木,本不稀奇,但國家植物園菩提室內栽種的這株菩提樹卻是從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坐禪得道那株菩提樹上取枝條繁殖而成。在菩提樹周邊栽植有方殊蘭、雞蛋花,它們同樣與佛教有着很深的淵源。
1954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10位青年科學家向毛委員寫信,提出建設國家級的北京植物園的建議。1956年,國家撥付560萬元資金用於土地徵用、規劃建設、植物引種等工作。國家植物園南園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管理,北園由北京市園林局管理。國家植物園是集植物多樣性研究、資源保護與利用、科學傳播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機構,代表國家植物科學研究和遷地保護的最高水平。
國家植物園是國家生態文明象徵,是我國保育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是戰略生物資源的儲備庫。國家植物園現已收集博物1.5萬餘種(含品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含CITES附錄物種);建有6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牡丹、睡蓮、丁香、玉簪、海棠和野生蕨類)。
國家博物園建有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PE),館藏標本287萬份,種子標本8萬份,化石標本7萬份;保存DNA樣本4.6萬種、25.8萬份,有力支撐了我國生物多樣性研究、資源保護與利用。
許多人認為釋迦牟尼只是神話傳說中的虛擬人物,人世間還真有釋迦牟尼這個人,還是一位王子。2500多年前,古代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喬達摩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獲得大徹大悟,創立了宣揚眾生平等的佛教。由此佛教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為國樹。而「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悉達多·喬達摩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隱修者。
東漢時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訪求佛法,並在洛陽創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唐太宗貞觀年間,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寫了關於菩提樹的四句偈語,流傳甚廣。據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本人不識字,慧能大師認為「心外無法」、「心外無佛」,每個人的心性即佛心,成佛只在自悟本性,佛與眾生的差別,只在一悟,而迷與悟的不同,只在一念之間。(王建安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