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2022年06月27日16:18:06 佛學 1689

一行禪師,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禪宗大師和和平運動領袖之一,於1926年10月11日出生於越南順化省,俗名阮春寶。

他於1949年受戒,取名為釋一行。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1960年代,一行禪師在越南西貢組織了青年社會服務學院,開始投入社會運動。他公開反對南北越戰爭,組織青年,建立醫療中心,並協助安置因為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他的行為引起越南當局不快,將他流放出國。

此時,一行禪師得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提供的獎學金,遂遠赴美國,到普林斯頓大學深造。畢業後,受聘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他持續推動反戰運動,希望美國軍隊退出越南。他推行"參與式佛教",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致力於謀求世界和平,敦促美國民權運動非洲裔領袖馬丁·路德·金反對越南戰爭,兩人遂成為盟友。

1967年,馬丁·路德·金提名一行禪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我個人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柔僧侶更有價值,」馬丁·路德·金在寫給挪威諾貝爾研究院的信中寫道: 「他的和平思想,如果得到應用,則必將為普世的教會主義,世界範圍的兄弟情誼,以及全球人道主義,再樹立一座豐碑。」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1973年,越南政府拒絕讓一行禪師回國,他被迫流亡到法國。

在法國梅村,一行禪師組建起正念靜修中心和寺院,提供靜修營,教授佛法以及正念生活藝術。梅村中心巧妙的運用正念歌曲和音樂,幫助練習者感受平靜寧和的力量,營造禪意。

此後近30年間,一行禪師在歐洲和北美建立了數個「正念靜修中心」,他終其一生,向全球傳播正念、慈悲和非暴力思想。

同時,他還是一位詩人、作家,著作等身,其著作也已被翻譯成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2014年,一行禪師87歲,某一天,因突發嚴重腦出血,曾被緊急送醫。病情穩定後,他一直住在法國梅村養病。

2019年1月,一行禪師已92歲高齡,他拒絕醫學治療,執意返回出生的國家——越南,住在順化歸元寺,等待此生生命的結束。

2022年1月22日早晨,一行禪師在越南順化慈孝寺圓寂,享年95歲。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一行禪師的經典詩文:

請用我的真名呼喚我

(這首詩寫於1978年,以紀念那些幫助過的在戰亂中乘船遠離故土的人。 -----一行禪師)

不要說 明天我會死去

因為直到今天 我一直在降生

請仔細地看吧 我每秒種都在誕生:

我是春天花枝上的蓓蕾

我是羽翅稚弱的小鳥

在新巢中學習歌唱

我是花心裏的毛毛蟲

我是石中的玉

為了痛哭和歡笑

為了恐懼和希望

我一直在降生

一切眾生的生和死

是我心臟的律動

我是水面上的蜉蝣

我是春天裏啄食蜉蝣的鳥

我是碧池裡快樂的青蛙

我是以青蛙果腹的草蛇

悄無聲息地發動了襲擊

我是烏干達的孩子 瘦骨嶙峋

腿像竹竿一樣細

我是軍火商 把殺人的武器

賣給烏干達

我是那十二歲的女孩

一隻小船上的難民

被海盜強暴後

我跳進了大海

我是那海盜

我的心還不懂理解和愛

我是政治局的一員

手裡握着權柄

我是那個

必須向同胞償還血債的人

在勞改營里

慢慢地走向死亡

我的快樂像溫和的春天

它使花兒永遠綻放

我的痛苦是洶湧的淚河

它注滿了四大海洋

請用我的真名呼喚我吧

這樣我就能馬上聽見

自己所有的哭泣和歡笑

這樣我就能看到

我的快樂與痛苦不二

請用我的真名呼喚我吧

這樣我就能醒過來

這樣我心靈的悲憫之門

就會永遠洞開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I Have Arrived

我已到了

I have arrived, I am home,

in the here and in the now.

I have arrived, I am home,

in the here and in the now.

我已到了,已到家了

在此時,在此地

我已到了,已到家了

在此時,在此地

I am solid, I am free,

I am solid, I am free,

in the ultimate I dwell,

in the ultimate I dwell.

我不動,我自在

我不動,我自在

如實中,我安住了

如實中,我安住了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他們不發佈好消息,

好消息由我們發佈。

我們每天清晨都有專刊,

請你閱讀。

閱讀以知道真正發生的是什麼。

好消息是:

你活着,

菩提樹仍在那兒,

堅實地立在寒冬中,

你看到了嗎?

好消息是:

你的雙眼仍然明亮而良好,

你有時間欣賞藍天;

清新美麗的孩子在你面前,

可以展臂擁抱。

他們只刊發出錯的事。

他們只刊發消極的事。

看看我們每期的專刊,

我們總奉上美善積極的好消息,

願你時常從中受益,

並幫助保護眾人的幸福。

蒲公英在路邊盛開,

花兒在奇妙地微笑,

唱着究竟的歌。

你有耳朵和心可以聆聽,

請合十低首聆聽花兒的歌。

放下悲傷與成見,

如自由人般前行。

最新的好消息是,

你心中有佛性。

幸福,

安穩,

自在,

你我都可以做到。

看看我們每期的專刊

你在記錄什麼

你在刊登什麼

你在宣揚什麼

回到這個當下吧

如同禪師經常提到的

回到此刻的呼吸上

幸福

安慰

自在

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一捧詩歌,一滴暖陽

曦微寫在太虛里,詩歌灑在晨光上。

是光中的詩,或是詩中的光?

金烏,藏匿在梧桐的果實,

流水般的駢文,在寒夜羹湯上蒸騰;

那覆藏的風,旋着。

歌謠重新縈繞在古老山嶺與原野。

零落的茅屋被遺忘在河畔,望穿盈盈秋水。

春天的詩,煙雨輕如紗,

忽然化作白焰,閃耀於燧人氏的木鑽。

羲日,潛伏在乾柴的木心,

玉爐中的暖煙,將風雅鐫刻在春秋的扉頁。

那遍照寰宇的老陽,即便在混沌中湮沒,

仍舊瀰漫,紫煙與爐火。

玄暉褪盡裊煙的顏色,

詩歌在此中靜穆,如同古城隱霧。

春雨溟濛,散落點點詩文,

落在塵塵土,蕭蕭葉上,萬物生髮。

蜂蝶在陽精中採擷溫暖,

鋪在羽翼上,散在百花上。

在邁向山深林密溪光。

詩情飲盡崖蜜,慶會霞觴。

是光中的曲,或是曲中的霓裳。

喜雨霏霏臨旱地,

詩歌飛馳在溝犁,

在呼吸中流淌的詩意,是帶月的荷鋤。

詩人說:「無花無酒鋤作田」。

餘暉隨着河流而遠去,

暮霞的剪影在天街徘徊。

詩歌呀,駕着金鑾飛往遙遠的地平,

帝俊消逝在白玉樓的雲鄉。

翠陽、早韭、晚菘、寒薺,

饈陽、美蠔、白鵝、橙蟹。

初升之陽,望日之葵,

升殿之陽,瀲灧之蓮,

日麗中天,桃之夭夭,

日薄西山,南山採菊。

詩詞歌賦,萬物霜天,無不相應,莫非同一。

詩歌沿着禪行者的足跡,

一步步,點亮了長夜和萬古。

小心,翼翼的,

跨過山,和大海。

詩歌走向遠方的遠方,

在一個個的食物盒中,

詩歌孕育了愛。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一行禪師94歲生日

為了你,我在這裡

佛法修行的心要,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安住於我們的當下,即我們可以在每一刻深入地觸及到就在這裡,隨時可用的生命。

我們要為了我們而在這裡;我們要為了我們所愛的人而在里;我們要為了生命中的種種奇蹟而在這裡。

佛法修行的信息是如此的簡單而清晰:

為了你,我在這裡。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一行禪師曾在回憶錄中寫道: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在佛教雜誌上看到佛陀的圖像,他坐在草地上,安詳的微笑着。對此我印象深刻,我周圍沒有人有那樣的神情,我希望成為他那樣的人。一直懷着這種願望,直到16歲,我獲得父母的同意,出家為僧。」

他認為,佛教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如何解決當代人的痛苦。每個時代的人,痛苦都不一樣,因此解除痛苦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應該找到適當的令人離苦得樂的方法。

現在的人們為了將來犧牲現在,要知道生命只是在當下存在,所以,「當下自在」或「現法樂住」才是佛教最重要的精髓。

美國最著名的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曾採訪過一行禪師,她回憶說: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當我在曼哈頓遇見一行禪師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寧靜,這位禪宗大師的身邊似乎縈繞着一種深深的祥和氣息。」

人們害怕死亡,一行禪師寫了一本書,《你可以不怕死》:

「就像天空的雲朵,當雲朵不再出現在天空,並不意味着死亡了,雲朵以其它形式繼續存在,例如雨、雪或冰,所以你可以在新的形式中認出雲朵……雲朵不可能從有變成無,你所愛的人也是如此。他並沒有死,他繼續以許多新形式存在,你可以深入地觀照,在你自身或你的周圍,認出他。」

也許,現在,一行禪師就就在你我的周圍。

一行禪師曾被推舉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的詩作震撼人心 - 天天要聞

(以上一行禪師詩文和圖片引自網絡,感恩一行禪師和譯者。如譯者和圖片著作者不允轉載,請聯繫立即刪去。感恩!)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