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走進寺院時,一定看到過一尊聖像名為伽藍菩薩。
為什麼伽藍菩薩,以關公的形象顯於眾人面前呢?
我們查閱了相關資料,一起來聽聽這裡的故事。
眾所周知,佛教兩大護法韋馱菩薩和珈藍菩薩。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大護法。
韋馱菩薩---彌勒菩薩的背後是韋馱菩薩,他面向大殿是表示護持三寶。他整天忙忙碌碌中保護修行者,要使常住興隆,法輪常轉。
馱菩薩有幾種姿勢,一種是左手在腰上,右手拿着一根寶杵這叫(金剛杵)。寶杵到地,這個姿勢表示『止單』,此意思是,所有十方客人,包括出家人及在家人來寺院參禮歡迎,但暗示本寺佛寺不接待外來客人住宿。另一種姿勢是合掌,掌上橫放着寶杵,面帶慈祥,這尊菩薩表示歡迎大家來掛單。
伽藍菩薩----人們常說的關公(關羽),也是位護法神。關公在三國時代,已是一位仁德忠義的人物,他本來是信道教的,死後神宗皇帝封他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伏魔君。關公經常在天上及人間顯靈,到了隋朝時,智者大師在定中見關公前來打擾,大師的定力很好,為關公說法,關公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發願在寺院內當護法神,即伽藍菩薩。
關羽,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本是一名勇猛無敵的武將,最後他竟然會出現在寺院,化身伽藍菩薩,成為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之一。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這其中有一段離奇的故事。
當年,關羽圍困圍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鋒芒,這可謂關羽最輝煌的時刻。但後來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最後兵敗被殺。關羽的頭顱被孫權送給了曹操,並被曹操葬在了洛陽,而他的身軀則被孫權葬在了當陽,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里」。
關羽以忠義而聞名天下,他的故事並沒有因為身死而結束,反而恰恰是剛剛開始。傳說隋朝天台宗的創始者智者大師正在打坐,突然在南方天空湧現一片烏雲,烏雲有一個騎着棗紅馬,青龍偃月刀就是無頭,一邊走一邊說:「我的頭在哪裡,我的頭在哪裡。」
智者大師一看原來是關羽在找自己的頭顱,於是他反問關羽:「雲長,一生南征北戰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斬文丑,殺了那麼多的人,他們也向你要頭,你可怎麼辦呢?」關羽一聽,低頭不語。隨後,智者大師又跟他講了很多佛法,並勸其皈依佛門,做佛門的護法。關羽聽後,欣然接受,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稱為「伽藍菩薩」,並與韋馱菩薩一起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關於上面關羽化身伽藍菩薩更多是一種傳說,而關羽之所以能夠成為佛教的護法,主要原因還是人們敬重他的忠義,民間將其神化,將他視為正義的化身和守護神,而佛教就順應民意,將其上升成為「伽藍菩薩」。
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被佛、道、儒三教所崇信,乃古今唯一。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王」、「武聖人」之尊,不但在佛教界擔任了警衛局局長,位居伽藍殿之尊,歷代商賈們更是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把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奉為武財神。
只是,當今世人,只知一味敬拜武財神關公以求招財進寶,卻偏偏無視關公忠勇、信義的美德,為求財富不擇手段,背信棄義唯利是圖,如此豈能得到伽藍菩薩的真正護佑,實在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