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拍攝於1909年的河南洛陽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攝者是美國人羅林·張柏林。190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派遣東方教育考察團來華,地質學家托馬斯·張柏林與其子羅林·張柏林同為成員。在這個考察團中,28歲的羅林·張柏林。負責攝影,羅林·張柏林是個非常認真的的小夥子,他不僅拍攝照片,還以詳實的文字對所拍攝的照片做了註解,從而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百年前的珍貴影像。下面的這組老照片就是東方教育考察團來到河南洛陽時,羅林·張柏林拍攝的百年前的古都洛陽。
1909年的洛陽城牆,雖然有些頹敗,但仍然顯得巍峨壯觀,城牆下的護城河已經乾涸,河道上道路縱橫,空地都成為了麥田。洛陽是一座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都。「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洛陽居天下之中,處九州腹地,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城市。
1909年的洛陽古城,城牆外的一條大道,兩邊是農田,路上沒有一個行人,看上去很是空曠。
1909年的洛陽老城福王府,在洛陽老城青年宮廣場那片兒,明代有個福王府。老福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第三子,十五歲被封為福王,藩屬洛陽。當年的福王府建有內宮、外宮,並修建四座府門樓。福王府明末被破壞,清代修復後成為洛陽府衙。
1909年的洛陽郊外的一處村莊,村裡的房子都是磚瓦房,顯得古樸厚重。這說明當時的洛陽周邊百姓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1909年的洛陽郊外,一處丁字路口邊有一個大宅院,院子里古木參天,院落高敞,似乎是一座廟宇。
1909年的洛陽郊外,一處窯洞人家的門口,男主人正在洞口站着,窯洞前幾棵樹之間拉起繩子,晾曬着衣物,前面的空地放着幾張桌椅。當年的這種窯洞和現在的窯洞不怎麼一樣,是直接在土坡上挖的,沒有箍磚,比較簡陋,採光也不好,裏面看上去黑洞洞的。
1909年的洛陽郊外,一處寧靜的曬穀場,兩個石磙靜靜地停靠在場上,小屋旁像是倉屯。
1909年的洛陽白馬寺。那時候的白馬寺看上去規模比較小,顯得灰撲沓沓,有點頹敗的樣子。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華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被稱為「釋源」和「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