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2022年07月07日20:12:06 美女 1474
  • 前言

1972年,一張名為《戰火中的女孩》的照片,登刊在美國紐約時報上的頭版上,並迅速在國際社會上引發了激烈的反響。

照片中,一群衣衫襤褸的兒童正驚恐地在公路上奔跑,身後是幾名持槍的美軍士兵。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照片中間那個全身赤裸,哭喊着救命的小女孩。

當時,小女孩不幸被美軍從天而降的凝固汽油彈炸中,身上迅速開始燃燒起熊熊烈火。為了活命,她只能拚命地撕扯掉已經粘在自己身上的衣服,顧不得已經燒焦的皮膚和赤裸的身體,張開手臂撕心裂肺地從爆炸區跑出來,邊哭邊逃命。

而這一幕,剛好被美聯社亞裔戰地攝影師黃功吾看見,他趕緊摁下快門,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揪心的一幕。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如今,距離拍攝這張照片雖已過去了整整五十年,但每當回顧起來,照片中女孩的慘狀卻還是令人觸目驚心,隱隱作痛。

那麼,50年前這個被汽油彈點燃,在戰場上驚慌「裸逃」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時代背景

1955年,美國挑起了南越北越之間的對立,公開支持以吳庭艷為首的南越政府,並與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對立,越南戰爭由此打響。

但令美國意想不到的是,這場戰爭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進行得那麼順利。儘管南越政府方面已經逐漸佔據了國內的大片領土,但卻始終無法徹底攻破固守防線的北越人民。

這讓美國不得不親自上陣。

於是1961年,美國肯尼迪政府直接派兵進入越南,正式介入越南戰爭。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當時由於蘇聯方面對北越的支持,眾多亞洲國家也紛紛加入了這場戰爭,北越逐漸對美國進行了反制。戰局的突然扭轉,讓原本就勢在必得的美國跌破眼鏡。

眼看着美國已經深陷越南戰爭泥潭數年,國內反戰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持續加碼,儘快從越南這個「泥潭」中拔出腳來。

為了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從1972年5月8日開始,美國代號為「後衛行動」的大規模轟炸便悄悄展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美軍共向北越發動了4萬餘次的空襲,甚至傾瀉了幾十萬噸的炸藥。而這其中,有不少都是殺傷力極大地凝固汽油彈。

凝固汽油彈不同於往常的彈藥,這是一種化學炸彈,是用汽油與粘合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從而使混合物能夠遵循着指定的速度燃燒,並附着在物體之上。

這種炸彈在爆炸時,燃燒溫度可以高達1200-1500℃。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簡單地來理解,就是說這種炸彈在爆炸後,會像「狗皮膏藥」一樣粘在目標物的身上,並且越拍打火越大,而凝固汽油彈一旦附着人體,那後果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早在朝鮮戰場上,美國人就已經發明並使用此凝固汽油彈,毛岸英同志當年便是因為被美國人投下的凝固汽油彈炸中而犧牲。幾乎在一瞬間,現場就變成了一片火海,而等到火被撲滅時,毛岸英同志的遺體也早已經被燒得無法分辨。

美國的行為,一直是不計後果且慘無人道的。

當美國野心勃勃地想要再次通過這種毀滅性的方式,將越南收入囊中,並取得與蘇聯爭霸的勝利果實時,成千上萬的越南百姓正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流離失所、受盡折磨。

而這其中,就包括照片中的9歲小女孩潘金福,以及其他4名在戰火中狂奔的孩子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 命懸一線

1972年6月8日,潘金福一家人正跟隨着其他難民一起逃往安全區,在途徑西貢郊區長板村的一座寺廟時,已經筋疲力盡的眾人提出在此短暫地歇息。他們認為寺廟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戰火定不會輕易燒到這裡。

可誰知一行人剛躲在寺廟沒多久,就聽到了外面戰鬥機的盤旋聲。眾人還來不及反應,飛機便向地面發起了攻擊,多枚凝固汽油彈從天而降,不少人直接被炸死在寺廟裡,而這其中便包括潘金福的姨媽以及兩位堂弟。

聽到轟炸聲的小金福迅速往外逃,但不知什麼時候,她身上的衣服被落下的汽油彈點燃,身上、手臂上瞬間都燃燒起了熊熊烈火。

她害怕極了,哭喊着救命,可此時大家都在逃亡,沒有人能顧得上她。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她本能地拍打着自己身上的火焰,可誰知道,這火卻越拍越大。

慌了神的小金福不知道該如何把身上的火給撲滅,情急之下,她只能帶着渾身的火焰跟隨着夥伴們一起往前跑。剛跑了沒多久,小金福便感覺到自己的左臂被火燒得失去了知覺,後背也是鑽心的痛,於是她趕緊撕扯自己身上正在燃燒着的衣服,邊跑邊撕扯。

這一刻的她早已經顧不得什麼羞恥,她只想活命。

在她眼裡,能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狂奔中的小金福脫掉了自己的衣服,就像照片中的那樣,赤身裸體,和其他4名小孩共同奔跑在公路上。當時,小金福左臂的皮膚已經開始脫落,後背也是白花花的一片,甚至有些部位都能看到骨頭的粘連,慘不忍睹。

即使如此,她仍沒停下奔跑的腳步,嘴裏不停地發出撕心裂肺的求救聲「我好燙」、「救救我」....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可是這一路下來,根本就沒有人對他們施以援手。

也許是早已司空見慣,面對小金福撕心裂肺的求救聲,路上的那幾位美越士兵並沒有任何反應,他們麻木地看着發生的這一切。這幾位越南孩童的性命,在這群冷血的士兵面前,似乎還沒有他們手中的槍來的寶貝。

而這一幕,剛好被美聯社亞裔戰地攝影師黃功吾看見,他習慣性地摁下快門,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揪心的一幕。

隨即,黃功吾放下相機,在同行的英國記者克里斯托弗的幫助下,用水將小金福身上的火給撲滅,救下了這名可憐的小女孩。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在澆滅了潘金福身上的火之後,為了留下證據,黃功吾便用相機將小金福身上被燒傷的狀況記錄了下來。隨即又給她披上自己的衣服,攔下一輛吉普車,將潘金福以及其他幾名孩子送到西貢巴基斯坦醫院。

在送往醫院的路上,幾近昏迷的小金福嘴裏還一直在念叨着:「疼....我疼....救救我....快救救我。」

這讓黃功吾心疼不已,但又無能為力。他只能一邊安撫着小金福,一邊催促司機加快車速。

到達醫院後,醫生看到小金福便嚇了一跳,她全身超過一半的皮膚都被燒傷,下巴和胸口的肉粘連到了一起,胳膊左右兩側的皮肉幾乎全被燒穿,甚至都能看到裏面的骨頭。

醫生見狀只能搖了搖頭,嘆口氣說道:「這孩子,十有八九是活不成了」,並且拒絕為她治療。但黃功吾不願放棄,只見他再三地懇求醫生救救這個可憐的孩子,並說無論結果如何也要試一試。黃功吾的一番話讓醫生心軟了下來,答應嘗試為小金福治療。

幸運的是,在經歷了長達14個月的治療,高達17次的植皮手術後,小金福終於活了下來。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而此時早已經面目全非、體無完膚的小金福,似乎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存活是一種幸運,甚至一度覺得自己不應該活下來,還不如像自己的兩位堂兄一樣,在轟炸中死去來得痛快。

而這一天的經歷,也成為了她心中永遠的陰影。


  • 人生噩夢

黃功吾拍攝的這張照片一經曝光,便迅速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並登刊在美國《紐約時報》上的頭版上。這位身上多處被燒傷,在戰火中絕望求救的小女孩,從此便進了大眾的視野。

如果沒有這場可怕的越南戰爭,當時的潘金福或許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又或許正在和小夥伴們嬉戲,享受着她那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如今的她卻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植皮

照片不僅喚醒了良知,更喚醒了人們心中對和平的嚮往。而通過這張照片,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戰爭帶來的苦難,看到了美軍的殘暴,並因此掀起了新一輪的全球反戰的熱潮。

為了平息來自國內外的反戰情緒,在迫不得已之下,美國從越南提前撤兵。美軍撤出越南後,南越政權便孤立無援,很快便倒台投降。1976年,北越政府統一全國,並成立了如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對此還有人評價道,是照片中的這個女孩使戰爭提前結束了6個月。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戰爭留給小金福的陰影,卻久久揮之不去....

越南戰爭結束後,小金福也帶着她那身可怕的傷疤,回到了家鄉。

此時的她不過才九歲,在爆炸發生之前,小金福和所有愛美的小女孩一般都喜歡穿裙子。可燒傷後,面對自己身上那些醜陋的疤痕,她不得不脫下自己從前最愛的連衣裙,即使在夏天,也穿着長袖衣服來遮擋自己身上的疤痕。

而更令潘金福無法忍受的,是當朋友、陌生人看到她身上的傷疤時,那種指指點點、敬而遠之的樣子。她開始變得自卑,變得孤僻,變得不願意見人。

不久後,有人把黃功吾拍的那張照片拿給小金福看。看到照片的第一眼,她甚至都不敢相信照片中的那個小女孩竟然是自己。小金福不理解,為何黃功吾要拍下自己沒穿衣服的樣子,而這張照片的廣為流傳,也使她變得既痛苦又羞恥。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此時的潘金福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這張照片正在悄悄地改變她接下來的人生。

此時的小金福,儼然已經成為了眾多「反美帝主義」國家的焦點。當時一名荷蘭記者率先找到越南政府,提出想要採訪照片中的小女孩。

而此事也引起了越南政府的重視,他們意識到,潘金福身上的傷疤,便是反映美軍罪行最有力的證據。

於是,越南政府當局便找到了潘金福,讓她暫停學業,按照政府所給的文稿,接受來自世界各地記者的採訪。並承諾,作為回報會給她良好的醫療和教育。

在接下來的十年間,年幼的小金福又化身為活生生的「反美教材」,不斷地參加各種宣傳,不斷地接受各種採訪,來揭露「美帝國主義」的惡行。

隨着年齡的逐漸增加,潘金福開始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厭倦。在她眼裡,自己就如同一個提線木偶般,每天一遍又一遍的講着重複的話語,一遍又一遍的出現在不同國家的報道里。

而且相比着身體上的疲憊,潘金福心理上的創傷更難以治癒。每接受一次採訪,她就得展示一次自己心底的傷疤,尤其是社會上都在大肆宣揚自己那張裸奔逃命的照片,這對於一個年輕的女孩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心理挑戰。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潘金福開始對這樣的生活產生抵觸,她想從那張照片中逃離,她想擺脫這個「噩夢」。


  • 浴火重生

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

大學畢業後,潘金福終於獲得了一個前往古巴留學的機會。而在留學期間,潘金福認識了一位同樣在古巴學習的越南青年,二人很快便陷入了熱戀,並於1992年在古巴舉行了婚禮。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潘金福實在是不想再回到越南那個傷心地,於是在跟丈夫商議後,二人便決定前往加拿大定居,而加拿大政府也同意了二人的移民請求。從此,潘金福與自己的丈夫便留在了加拿大多倫多生活,並生下了兩位可愛的兒子,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然而,平靜的生活還沒過多久,三年後的一篇新聞報道,再次將潘金福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1995年,攝影師麥克納利不知從哪裡得知了潘金福定居加拿大多倫多的消息,他找到了潘金福,希望能為如今的她拍攝一組對比照片。

在丈夫的鼓勵下,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潘金福點頭同意。

幾天後,一張「渾身傷疤的女人抱着一個可愛嬰兒」的照片,出現在《多倫多太陽報》的頭條上,這張照片與之前那張裸逃的小女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這張照片一經刊出後,曾經那個小女孩又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中。

這一次,面對着媒體的鏡頭,潘金福變得不再抗拒,而是平靜、勇敢的訴說,並將自己的傷疤再次展示在眾人的面前。

之所以會選擇重新站出來,是因為「她自己淋過雨,所以她也想為別人撐把傘」。

潘金福知道,自己是那段歷史中為數不多的經歷者、見證者、體驗者。因此,她有義務也有責任站出來,去避免更多的孩子遭受傷害。

1997年,移居美國的潘金福又擔任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親善大使,並在美國建立了一個潘金福基金會,專門為那些在戰爭和恐怖活動中受到傷害的孩子提供援助。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 冰釋前嫌

1966年11月,美國退伍軍人節的那天,華盛頓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集會,並邀請潘金福前來會議上做演講。潘金福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在進行「反戰」宣傳時,她竟意外地遇到了當年投下燃燒彈的飛行員。

這天,在美國越戰紀念碑前,數千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美國老兵齊聚在此。面對着這些曾經傷害過她和家人的退伍老兵,台上的潘金福平靜的說道:

「我就是當年那名在大火中奔跑的小女孩,今天我來的目的不是責怪,也不是抱怨,更不是討論孰對孰錯。我只希望你們能夠記住戰爭的後果,我們雖然不能夠改變歷史,但我們可以嘗試着為未來做一些好事。」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潘金福的演講剛結束,台下便衝出一名男子,只見他徑直地走到潘金福面前,淚流滿面的說道:「對不起,我就是之前在越南戰爭中,下令在你們村莊投放燃燒彈的那個人。」

說話的這名男子叫約翰·普拉默,如今是名牧師,二十多年前,他是美國空軍的一名飛行員。

約翰·普拉默回憶道,在當年看到黃功吾拍攝的那張照片後,自己感到深深的自責與愧疚。於是回到了美國後,他便辭去了空軍飛行員的身份,成為了一名牧師,希望後半生能夠在教堂里洗清自己的罪過。

如今在見到潘金福本人後,他覺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於是衝到台前,向潘金福懺悔自己的過錯。

而此時的潘金福也早已經放下仇恨,曾經那個在戰爭中身心受到重創的小女孩,如今卻給了她的仇人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輕聲地說道:「你不必再自責,我已經原諒你了....」

如今,幾乎每一年,潘金福都會前往世界各地去講述自己的故事,讓人們去了解戰爭帶來的危害。正如潘金福所說的那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努力締造和平的未來。」

1972年,那個在戰火中絕望奔跑的越南小女孩,最後活下來了嗎? - 天天要聞


  • 結語

雖然寬恕做起來很難,但它卻能夠使我們不再被過去的傷痛所折磨。而潘金福的寬恕不僅使普拉默釋懷,也使自己真正的解脫。

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戰爭的受害者都會是老百姓。面對利益上的衝突,各國之間更應該多謝理解,少些對抗,以史為鑒,避免戰爭,珍愛和平!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