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啥總「放屁」?「小屁孩」那點事,揭秘寶寶健康狀況!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和寶寶玩耍時,突然就聽到「噗」的一聲,寶寶放屁了……

有的時候,寶寶放屁還挺頻繁的,這不免讓媽媽擔心,寶寶「屁事多」,是不是身體出現什麼問題了?

寶寶放屁的原因

在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放屁屬於正常現象,因為寶寶總是在晝夜不停地吃,消化系統自然也是在晝夜不停地工作,這樣才能利於寶寶體重的增長。

所以,寶寶經常放屁,恰好也說明寶寶的消化系統運行正常,說明寶寶吸收好。

同時,寶寶的腸胃發育尚不完善,腸胃蠕動不規律,因此寶寶常常會有「脹氣」的情況發生,自然也就需要通過「放屁」來解決脹氣問題了。

寶寶「放屁」並不僅僅是排氣的一種方式,包含了很多信息,爸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判斷寶寶的身體狀況。

「屁」可以暗示寶寶的健康狀況

1) 臭屁

寶寶放屁時,爸媽聞着很臭,原因有多個。有可能是因為攝入蛋白質過多,消化不良就會出現刺鼻的臭屁味;

另外,吃奶粉時也要比吃母乳時屁味要臭一些,如果寶寶光放臭屁而不排便,那麼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便秘了。

2) 空屁

寶寶放屁次數多,聲音響,但無明顯的異味,而且放屁後也無便意,那麼很可能是兩種情況:

寶寶餓了

在飢餓狀態下,腸胃蠕動會加快,不僅會有放屁的情況,還會有打嗝的表現,肚子也會「咕嚕嚕」地叫,這些都說明寶寶要喂哺了。

吸入空氣過多

小寶寶在吃奶的過程中,哺乳姿勢不當、哭鬧、大笑等都會讓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從而引起打嗝和放屁。

3) 放屁後沒有便意

如果寶寶經常放屁,但是之後卻沒有排便,那麼很有可能寶寶是在「攢肚」。

「攢肚」和便秘不同,「攢肚」是寶寶即使3-4天不排便,那麼也沒有痛苦的表現,而且之後的排便也十分順暢。

4) 不放屁

放屁是說明寶寶的腸道通暢,而寶寶既不放屁,而且很長時間也沒有排便,那麼家長就要警惕了,很可能是「腸梗阻」。

「腸梗阻」的癥狀除了放屁,還伴隨有腹痛、嘔吐、腹脹等表現。因此,如果寶寶具備這些癥狀,家長要及時就醫。

5) 放屁時哭鬧

寶寶在放屁的時候,哭鬧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寶寶被自己的屁給「嚇到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了,所以就會哭鬧;

另一種則是寶寶「腸脹氣」,引起的腸絞痛,寶寶不舒服,自然就會哭鬧。

如何調節飲食,讓寶寶腸胃更健康?

1. 寶寶腸胃有限,要少食多餐

小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因此飲食上要少食多餐。

除去正常的飲食,可以額外地加些點心,但要保證適量,不能過多。

2. 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

蔬菜和水果中是寶寶每天營養的來源之一,而且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蔬菜可以作成菜泥作為寶寶的輔食,水果也是必須要攝入的,不能被其他所代替。

3. 攝入蛋白質和鈣質

鈣質和蛋白質是寶寶身體發育不可缺少的食物,可促進身體快速發育。

4. 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千唯已經被營養學家和醫學界定義為「人體每日必須的第7大營養元素」。

膳食纖維的補充,可以很大程度上調節腸胃的健康,還能促進身體對微量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