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們帶孩子逛街的時候,孩子會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當我們大人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是想要買下來,但是我們卻會權衡利弊,想一想東西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如果買了,對自己的經濟生活會不會有影響。
但是在小孩子眼中卻不會想到這麼多,他們只認為自己喜歡自己就應該擁有,那麼如何控制孩子買買買呢?
孩子想要買買買的時候,家長通常會用這三種處理方式來對待。
你中招了嗎?這三種可是錯誤的處理方式喲!
1. 認命,我買!
孩子看到想要的東西,總會用哭鬧來央求我們父母去幫助他們購買。但是很多父母又不喜歡孩子哭鬧,為了可以讓孩子減少哭鬧,不再哭鬧,父母就會認為給孩子買吧,其實就是一個小東西,沒有必要計較。
這就是其中一種父母的態度。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這次孩子用哭鬧獲得了這個玩具,那麼下一次再遇到相同的事情的時候,孩子還是會哭鬧,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難道我們還是要認命給孩子買嗎?
所以這是一種錯誤的處理方式,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要給孩子買東西,我們可以讓孩子站在我們的角度,讓孩子想一想他到底需不需要個玩具,讓孩子想一想這個玩具他是非要不可嗎?有沒有可以代替的?
通常說我們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適當的時候也要讓孩子站在我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2. 打罵,粗暴對待
一些家長也會選擇打罵孩子,因為孩子想要這個玩具他會哭鬧,我們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孩子就不會哭鬧。於是很多父母便會打罵孩子,粗暴地對待孩子。
有時候孩子會在街上哭,家長會非常煩,甚至對孩子動手。
這些都是不好的影響,如果我們這樣對待孩子的話,孩子會感覺自己不配擁有這個玩具,會造成心理上的自卑,這對孩子一生,都是非常有影響的,在孩子上小學、上初中、上高中,甚至走入社會以後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家長一定不可以打罵孩子。
對於孩子我們要溫柔地去對待,如果一昧地打罵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3. 講空道理
一些成年人總會用自己的思維去禁錮孩子。
他認為孩子家裡已經有了一種這樣的東西,自己就不再需要了,便會給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那麼孩子會懂嗎?
當然是不會懂了。我們可以想一下,當家裡有一隻口紅,我們想買另一支不同顏色口紅的時候卻有人告訴你家裡已經有一隻了,不可以再買了,我們會高興嗎?當然不會。
所以很多家長只會給孩子講一些空道理,這樣也是沒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最好的解決方式應該是我們和孩子溝通,看看能不能替代。
如果孩子認為不能替代的話,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形成一個約定,這次給孩子購買,下次孩子應該怎麼樣做?只有當我們和孩子達成協議以後孩子才會去遵守。
以上是三種錯誤的方式,所以希望每個家長都可以避開這幾種方式,正確地對待孩子,想要買買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