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說話、會不會社交……自閉症的判斷標準到底是什麼?

最近有位媽媽跟我聊天這樣說道:

寶寶17個月,別的孩子都開始說話了,我的孩子連基本的爸爸媽媽都不會。

叫他名字也不回應,每天只喜歡玩他的玩具車,跟別的小朋友待在一起就會走開。

有朋友說我孩子像自閉症的癥狀,但是去醫院檢查說是疑似自閉症,這代表孩子是正常的嗎?

很多家長可能即使拿到的醫生診斷是疑似自閉症,但是仍然放心不下,因為孩子確實存在客觀的能力問題以及行為問題。但是孩子卻不能被確診是否就是自閉症,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疑似自閉症

所謂「疑似」,意思就是孩子的種種行為表現,跟自閉症的表現很相似,或者某些表現是一樣的,但是卻又不滿足自閉症的典型表現。

比如孩子不說話,儘管自閉症的診斷標準之一是語言障礙,但是大家別忘了,語言發育遲緩也是有語言能力落後的核心表現。

發育遲緩不一定是自閉症,但是自閉症一定伴隨某些能力上的遲緩。

而孩子不跟別的小朋友玩,雖然是社交能力障礙的表現,但是也有另一種原因,就是孩子本身性格問題。

自閉症的判斷標準,是孩子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以及刻板重複的行為、興趣;一般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孩子,幾乎是會被判斷為自閉症的,但是如果只滿足其中某一個方面的行為表現,是不能被判斷為自閉症的。

那麼孩子的社交障礙、語言障礙和刻板重複會有什麼行為表現呢?

ONE

社會交往能力缺乏

孤獨症的孩子對個人交往沒有動機,有的孩子呢,雖然對個人交往有動機,但是缺乏起碼的社會交往的一些技能。主要體現如下:

主要體現如下

孩子對人不感興趣,見到人就想往一邊躲,那如果孩子對人都不感興趣,那社會交往就沒有辦法進行。

有的孩子雖然具備跟人交往的動機,對人感興趣。但是他沒有社會交往的技能。

所以當孩子跑到一個人面前,想和這個人玩,但是他不知道怎麼發起邀請。或者別人跟他發出邀請,他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所以他跟別人之間的交往是很難繼續下去的。

還有一孩子,他們具備初級跟人交往的能力,比如:跟人打招呼,也回答其他人的一個問題。

但是他不能進行深層次的社會交往,比如交流情感,交流感受,他就做不到

TWO

溝通障礙

絕大部分孤獨症的孩子之所以被診斷就是因為他們的溝通,體現在語言與非語言上,相對於同齡孩子來說落後的太多太多。

主要體現在:

孩子不會仿說,比如:你讓他說「啊」,孩子說不出來。你讓孩子說「媽媽」或者「桌子」這些難一點的詞,孩子說不出來。

還有一部分孩子雖然能仿說,但是遇到長一點的句子就出現了困難。

還有一部分孩子雖然能仿說長句子,但是不會用仿說的句子來主動表達。比如你拿個蘋果如果不提示他,他就不會告訴你這是蘋果。

還有些孩子可能能回答簡單的問題,比如可以回答你這是蘋果。但是他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會主動的提問。

對於溝通能力,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很多家長反映說「語言已經不是作為自閉症診斷的標準之一了」,對此大家可能有些誤解。

孩子是否具備【口頭語言】並不能作為判斷是否是孤獨症的標準,但是孩子是否能進行語言溝通是可以作為判斷依據的。

語言是包括很多,例如口語、肢體語言、書面語言等等,有的孩子沒有口語(例如聾啞人士),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肢體進行交流,但是自閉症兒童,如果沒有接受專業的干預訓練,是很難備用這些語言進行溝通交流的。

THREE

刻板行為

很多孤獨症的孩子,刻板行為,興趣狹隘,他們可能只對空調板感興趣或者對電風扇感興趣,而對周圍發生的各種新奇的事情,他們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 有許多孩子花費大量的時間整理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一遍又一遍地把地上的鞋子擺得整整齊齊;或一遍又一遍地把桌上的小盒子放得整整齊齊。

◇ 有些孩子對玩具、動畫片等正常兒童感興趣的事物不感興趣,卻迷戀於看電視廣告、天氣預報、旋轉物品、排列物品或聽某段音樂、某種單調重複的聲音等。

如果一個孩子具備上面三個特徵,那他多半就是有孤獨症傾向,需要趕緊去醫院診斷。

申明:

稿件來源於平台原創或網絡轉載,用於志願者交流學習使用,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願意在本平台刊載,請與小編聯繫,小編收到信息後會在24小時內處理。

賽鷗公益.

感統訓練志願者服務中心

Saiouv

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賽鷗公益是由杭州市下城區衛健局,共青團杭州市下城區委員會、杭州市下城區殘聯、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聯合成立,致力於關心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公益組織。指定杭州復旦兒童醫院作為杭州市下城區賽鷗青少年感統訓練公益服務中心唯一訓練機構,通過招募社會愛心人士,組建志願者隊伍。開展師資培訓,培訓志願者感覺統合訓練教學技能,志願者們走進社區、走進校園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培訓健康講座,普及感統訓練知識方法,開展青少年感統訓練公益服務項目,"賽鷗復旦兒童關愛基金」公益援助活動正在孩子們提供精準幫扶。

by 賽鷗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