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盛開的英雄花
廣州新中軸線核心位置,廣州「小蠻腰」南側,生出一朵木棉花造型的建築。而那便是兩次搬遷,最後以全新面貌與群眾見面的廣州藝術博物館。它被譽為灣區文化新地標,也是當下本地最火的網紅打卡點。
羅奇-廣州藝術博物院院長
木棉花就是廣州的象徵,我們館的設計理念,它就是「水中盛開的英雄花」。
「能治頸椎病」的美術館
有網友說,多來這裡可以治療頸椎病,因為不論你是慕名而來,還是偶然造訪,只要進到「木棉花」里,都一定會抬頭仰望穹頂的這朵巨星蓮花。它的光影隨着陽光一天中照射角度的不同而不斷變化。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人拿着各種攝影裝備對着上空打卡留影。
唐傑-建築設計師
它也有很多實際的功能,比如說夏天以後廣州很熱,我們需要做遮陽,但是我們又不想做成那種很傳統那種完全封閉式,所以我們是做成了這種像鱗片一樣的很漂亮的造型。
而這朵盛開的木棉花,在夜晚也同樣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風景。
唐傑-建築設計師
您剛才說的就是白天它是這種玻璃的,像玉石一樣的材質,晚上一亮燈以後,它裏面的那些紅色的光滲出來了,就會是另外一種感覺。
誠意十足的開幕展
開幕特展中,還有不少從國家級美術館借來的珍藏。這幅羅中立於1980年創作的肖像畫作《父親》,相信不少觀眾看到都會眼前一亮,極為寫實的風格加上畫中人神態表現出的樸實、善良和對生活的希望,想必會讓看過這幅畫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羅中立《父親》
此外,美術館還設立了多個特展,藝術粉們能看欣賞到來自其他美術館的精品。其中博人眼球的《長征組雕》,則是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攜中國美術館創作團隊與一批青年藝術家完成的。
吳為山《長征組雕》
「鎮館之寶」
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了中國最全的嶺南書畫。如果你細品整個書畫展,會發現被人們譽為創新求變的嶺南畫派精神,並不是突然間出現,而是頗有歷史淵源。
位於美術館一樓的歷代書畫展,展出了大批珍藏的古代名書畫,大多與嶺南文化相關。而這裡最古老的珍藏,是距今近千年的宋代作品。
文同《墨竹圖》
嶺南畫派奠基人居巢、居廉,善於使用「撞粉」「撞水」的繪畫技法,而這種技法源自於宋代,但用於嶺南風物畫,就特別能展現出南方地區濕潤朦朧的質感。與其他大家不同的是,居巢、居廉很喜歡畫生活中的各種物件,例如這幅《瓜藕圖》。
居巢《瓜藕圖》
居巢《雙魚圖》
居巢、居廉徒弟高劍父,便是20世紀初興起的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之一。嶺南畫派因革命新思潮激蕩而生,而革命思潮也因嶺南畫派而愈發磅礴。所以,改革創新一直被認為是嶺南畫派的精神基礎。
高劍父《東戰場的烈焰》
嶺南畫派還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代表性人物,例如關山月、楊善深、趙少昂。在這裡,你也有機會看到他們的真跡。
中國近代漫畫起源
嶺南畫家的創新和改革精神在近現代新媒體---報刊出現的時候也表現得淋漓盡致。相信學過近現代史的人都會對《時事畫報》和這張教科書里出現過的《時局圖》有印象。
最早版本的《時局全圖》刊於1898年7月的香港報紙《輔仁文社社刊》,有署名:開平謝纘泰。謝纘泰1890年與友人成立首個革命組織輔仁文社,後來還加入興中會,參與策劃廣州起義。值得注意的是,戊戌變法正是1898年6月至9月,此圖出版就更有意義。依時間算,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第一幅近代報刊漫畫和漫畫地圖。
謝纘泰《時局全圖》
黎麗明-廣州藝術博物院研究員
《時事畫報》也是1905年創辦,當時的一批廣東畫家,去廣東漫畫社投稿,很多的漫畫就在這裡產生。這一個畫報是宣傳這種革命救國這樣一個主題,很有時代背景。
中軸線上的「英雄花」
對於廣州藝術博物館而言,承載這些歷史時代浪潮中閃閃發光的精神,是其之使命。而博物館在重建之初便已經規劃好如何最大限度地與其他文化設施一起,依託廣州中軸線,創造文化集群,努力使中華文化發光發熱,提高全民素質,弘揚中華傳統。
羅奇-廣州藝術博物院院長
因為想打造一個文化集群。像我們隔壁那裡是廣州科技館,在那邊還有一個廣州博物館,它整個就形成一個文化集群,而且在過中軸線輻射到廣州塔那邊是省博物館,大劇院等等一系列(文化設施)。
編導:胡可欣
編輯:文國靖(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