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說什麼,孩子都頂嘴,咋回事?

父母說什麼,孩子都頂嘴,咋回事?

我想大多數家長,在撫養、照看和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最無法忍受的,就是孩子的「頂嘴」。

因為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始終是「強勢」的一方,似乎總有理由和資格,通過責罵懲戒的方式,對孩子的言語行為進行糾正,

但那些不管家長說什麼,都喜歡「頂嘴」和反駁的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嘗試挑戰父母的尊嚴、權威和自信的孩子,無疑會讓每個父母都感到疲憊和焦慮。

那麼孩子喜歡「頂嘴」,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孩子喜歡「頂嘴」,是因為父母總是「包辦」。

可想而知,當孩子在生活和學業中做出的每一次嘗試,站在身後的父母都想要搶到孩子的身前,代替他完成手中的任務,解決眼前的難題。

這樣過分的干涉與代替,會在日積月累後,逐漸消磨掉孩子學習新東西、嘗試新技能的好奇心。

畢竟在孩子心目中,眼前未知的世界和人生,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困難與挫折,而自己每次弱小無依的邁步嘗試,自然沒有在父母的協助和幫襯下來得輕鬆愜意。

所以說,想要預防和治好孩子的「頂嘴」病,第一條要義,就是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孩子喜歡「頂嘴」,是因為父母常常「越界」。

實際上,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

當然這些或明或暗的「規則」,基本都是佔據強勢地位的父母制定出來的。

比如吃飯時不能看手機,如果孩子一再地抱着手機刷視頻,那肯定要招致父母的迎頭痛罵。

比如晚上10點睡覺,如果孩子明明寫完了作業,但就是賴在電腦旁邊不肯挪步,那麼受到嚴父慈母毫不客氣地指指點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對於女孩子來說,可能會被父母要求,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每晚11點以前都必須回家。

那麼這樣的「時間規則」,一方面是禁止女生在外貪玩亂跑,一方面也是父母對女兒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悉心呵護。

可是在家庭里看上去絕對正確的「潛規則」,為什麼在孩子的心目中,卻會變得那麼面目可憎,甚至不管家長說什麼,孩子都會毫不客氣地「頂嘴」呢?

主要還是因為,有些家長常常「越界」。

也就是說,明明是父母與孩子提前約定好的吃飯、睡覺和學習「規則」,但是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卻往往是孩子循規蹈矩,家長屢教不改。

有的孩子正在專註學習,父母一時心血來潮,非要帶孩子出去散步;

有的孩子時間到了躺在床上睡覺,父母卻聲情並茂地講起了大道理。

還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總喜歡將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寫在日記上,但有不少父母,在這個階段偏偏和孩子「對着干」:

孩子不想讓父母看的,他們非要看。

結果一來二去,孩子就不得不為自己的情感邊界和情緒空間,來和父母做起了為時長久的「家庭抗爭」。

在這樣的狀態下,不管家長說什麼,孩子自然會因為情緒激動和委屈煩躁,平白無故地向家長「頂嘴」,以此來宣洩自己心裏的不痛快。

第三,孩子喜歡「頂嘴」,是因為父母太在乎對錯。

有些父母出於自身性格和脾氣的緣由,凡事都要爭個對錯,哪怕是在家裡。

我們知道,一個人有旺盛的求勝心是好事。

不管是在學習、考試,還是職場、生活中,「永遠想要贏」的心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促使我們在逆境中卧薪嘗膽,在順境中膽大心細,幫助我們在歷次挑戰和考驗中,戰勝挫折、困難和強敵。

但是,除了在家裡。

尤其是對於父母而言,如果想要在每次與孩子的爭執和辯論中都想贏,那麼勢必需要逐字逐句地批判孩子說出的每一句話。

這樣的做法,既傷感情,又傷孩子,顯然是荒唐可笑的。

因為親子之間無對錯,父母只要把持住基本的教育原則,在陪伴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愛學好問,培養孩子積極愉悅的情緒狀態,這就足夠了。

如果你非要和孩子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早到晚地去爭執和吵鬧,到最後,只會落得父母和孩子之間,淡漠了感情、隔絕了情分。

總之,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現象,就是有些父母天天教育孩子,不能這麼做、不能這麼說,自己卻每時每刻都在重蹈覆轍。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不負責任和錯誤榜樣,再加上日常言行中的「包辦」、「越界」和「較真」,無疑是讓自己鬱悶煩躁、委屈痛苦,進而忍不住常常和父母「頂嘴」的原因。

歸根到底,還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