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批改家長上,小事大事家長到,誰來為今天的教育買單(一)

2020年12月06日21:08:16 育兒 1457

    老師、學生、家長的「三角戀」又來了,這不一則學家長給老師送錦旗的事又火了,可這錦旗的內容讓人們眾說紛紜—「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作業批改家長上,小事大事家長到,誰來為今天的教育買單(一)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則則關於「老師、學生、家長」的事件爆紅網絡,但回過頭來想想,誰為這一次次事件的背後買單呢?

是我們的孩子

    就拿送錦旗的事件來說,也許是這位家長的一時衝動,一時頭腦發熱;也許事中感覺很風光、很吸人眼球;也許還可以「爆紅」網絡;但這一連竄的也許之後,是否在事後靜靜的想想,是否會有那麼一絲的後悔。

    對於該事件很多家長也在發聲,認為該男子說出了他們的心聲,說出了他們不敢說的話,還標榜「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而忍受一切」。可要是真正為了孩子,能做出這種行為嗎?

    事件中家長的行為並不贊同,有問題可以放在桌面溝通,而不是採取過激行為,因為這樣不僅只是讓老師站在風口浪尖,也讓自己的孩子站在了風口浪尖。到最後傷害最重的只能是自己的孩子。不說老師會不會對孩子「另眼相看」,就是自己的同學也會對自己的孩子分類對待。

    怎麼分類呢?

    第一:學習好、品德好的孩子會越來越疏遠你家孩子,因為他們覺得和你家孩子在一塊,就感覺自己也被貼上了「同類」的標籤,孩子喜歡老師的表揚,喜歡同學的認同,喜歡社會的讚揚。而你家孩子站在如此風口浪尖,他該如何,會被人表揚嗎?會被認同嗎?本來叫家長在孩子眼裡就是一件很丟人的事,在同學眼裡是一件很丟人的事,你還幫孩子宣傳,廣而告之。這讓孩子的心裏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多大的影響。

    第二:學習差、貪玩、愛搗亂的孩子會拉攏你家孩子,因為他們覺得他們是一類人,一類被認為學習差,還搗亂的人。認為你的所作所為是支持他們,是他們強有力的後盾。長而久之,你的孩子會變得怎樣,只有時間知道。

    我們都從學生時代走過來,對於學生的分群、搞小團體等並不陌生,還能說是記憶深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有體會的我們父母,不引導孩子如何走的更好,但也不能因為我們讓孩子走向「差」的隊伍。

作業批改家長上,小事大事家長到,誰來為今天的教育買單(一)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孟母為兒「三遷」,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因為我們的成年人的「崩潰」而影響孩子。所以理智解決問題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所作所為在一定程度上會「遺傳」到孩子身上。

    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成年人的崩潰不應帶到孩子的世界中。

    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對於老師、學生、家長在學習這件事上如何做更好,下一篇再進行討論。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 天天要聞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小妹這廂有禮了!?前些天看見小孫子捧着手機不撒手,突然想起我們那個沒手機的童年。那時候的日子啊,像村頭老槐樹上的知了,熱熱鬧鬧地擠滿了活生
說透了人生的五句話,非常現實! - 天天要聞

說透了人生的五句話,非常現實!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們終其一生,最後還是自己一個人。所謂的愛情會消失,孩子會長大有自己的生活,一切最終都會歸於平淡!
人遇不順時,多去這3個地方,會迎來好運(並非迷信) - 天天要聞

人遇不順時,多去這3個地方,會迎來好運(並非迷信)

人生之路,猶如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不順心的事總是如影隨形。而且,很多時候這些煩惱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不能隨意向他人傾訴,以免將負能量傳遞出去。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自我排解,他們會選擇前往以下這三個地方,讓內心恢復平靜,重新積蓄力量。
接連有孩子因「棍棒教育」離世 拒絕暴力管教應成家庭教育底線 - 天天要聞

接連有孩子因「棍棒教育」離世 拒絕暴力管教應成家庭教育底線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公開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法治日報》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