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2020年11月10日19:08:25 育兒 1394

主任說

父母影響

為什麼有的孩子越來越叛逆?為什麼有的孩子對父母會越來越失望?下面可能會給你答案。

為什麼看不見我的努力?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 天天要聞

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 天天要聞

這是湖南衛視一檔新節目《少年說》里,一個女孩站上了高台後,面對着台下的同學老師家長,哽咽着大聲對着自己媽媽喊出的一番話。

這段話高度引起了在場所有同學的共鳴,台下一片掌聲雷動。

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母親像大多人家長一樣回復了她:「為什麼我要不斷的打擊你?因為我覺得,如果我不打擊你,你可能就會有點飄!」

「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是要拍一下;當你覺得自己很弱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推你一把。我看到你的閃光點了,(但)同時你真的要去改,有些東西你一定要改,才能夠有效果的。」

視頻的最後,那位女孩哭着跑下舞台...

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像機械人一般活着

「我是一個機械人,只要輸入程序我就會照做。曾經我的主人無論吩咐我什麼,我都會乖乖去做,風雨無阻,在他們眼中我是一個好機器。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開始不聽使喚,無論主人輸入任何修復程序,都無法將我修復,主人手足無措,他們將我所有的程序全部刪除一空,無論好壞。」

你也許以為這是科幻小說中的一段內容,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這是央視耗費十年時間打造的教育紀實大片《鏡子》的開場白。

說這段話的是一名18歲的高中生晏恆(化名),他當時正在一所心理康復學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治療。

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找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

你能想像得出這是一個14歲孩子的內心獨白嗎?

人與人的關係就如同照鏡子,越是親近的關係,這面鏡子越清晰。

孩子們從來都是單純善良的,TA會一次又一次地包容下父母的過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TA變得不可理喻的時候,身為父母首先要檢討是自己。是不是自己給了TA某些不可理喻的先導。

正如自己說的那樣:「要在這裡待81天的是他們(父母),我這是在為他們付出。」

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 天天要聞

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

第一,尊重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教養。

中國式父母很怕孩子打破自己的權威,誤將「懂事」、「聽話」當做判斷孩子好壞的標準。

但是,沒有什麼千人一面,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聆聽他們內心的真實的想法。

這樣,你或許可以從中發現孩子的很多「隱藏天賦」。

第二,學會溝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龍應台說:「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着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父母孩子一場,有多少是不珍愛彼此的呢?

但是有時候,父母常常用自以為是的愛代替了溝通,讓彼此產生深深的隔閡,卻美其名曰「代溝」。

第三,凡事不着急,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人生節奏,為人父母無須看到別的花早早的怒放,無端端做出「揠苗助長」的昏招。

花有千百態,花開不同時。靜待花開便好。

最後送上美國教育學家傑恩·梅傑在《雙向養育》中的一段話:

「假如我們對家人抱有無條件的愛,知道即使犯錯也不會受到不公對待,我們就能徜徉愛河不再恐懼;

假如我們都能關注彼此,讚賞各自的優點,那麼我們就能收穫積極的心態;

假如我們尊重差異,沒有人要求我們只服從一個信仰,那麼我們就能自由展示出各自的與眾不同。」

請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能正在逼「瘋」自己的孩子 - 天天要聞

親愛的各位父母,請您們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感受一下孩子的處境,別再自以為地用「激將法」來激勵孩子,您們知道嗎?這隻會讓孩子困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魔咒里,只會讓他自我否定,越來越沒自信,充滿戾氣,最終情緒崩潰。

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誇獎,請大聲的表揚你的孩子吧,他可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呀!

來源:網絡。侵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 天天要聞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大家好,我是辣媽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有時候,我們隨口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強大的種子,讓他們的內心越來越堅韌。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這兩句話,就是這樣的魔力源泉。 「我相信你可以」這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無盡的鼓勵和信任。信任不是廉價的誇讚,而是對孩子潛能的「莊嚴托...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 天天要聞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5月5日,美腕旗下「所有爸媽的幸福家」直播間開播,知名網紅主播李佳琦的媽媽李文利受邀參加直播。據悉,李佳琦近日在直播中表示,「我媽現在當主播了,你們跟我媽說一下,讓她就是嚴謹講話,因為我媽比我還誇張……」他展示直播間畫面並稱他媽媽在賣黃金。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 天天要聞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5月初,「瓊崖革命的搖籃」定安母瑞山,逐漸升騰起夏日熱烈的氣息。7日午後,88歲的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終身名譽園長、義務講解員王學廣戴上老花鏡後,又從書堆里翻出了一沓紙頁,可以明顯看到,其中半數已經泛黃。 王學廣正在翻看關於他的報道。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豌 攝 「這是我收集的《海南日報》剪報,都是有關我...
萬米高空2歲娃食物卡喉 呼吸困難 - 天天要聞

萬米高空2歲娃食物卡喉 呼吸困難

▲希希轉危為安。 ▲卡住希希喉嚨的奶塊。 台海網5月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林偉健)5月2日15時20分,廈航MF8467杭州—貴陽航班上,一場生命救援正在上演。....
駕駛嵐圖夢想家帶孩子採摘喜愛的小番茄 - 天天要聞

駕駛嵐圖夢想家帶孩子採摘喜愛的小番茄

前幾天孩子說想去採摘小番茄,但是我沒時間所以也就沒去。今天剛好有時間出髮帶孩子去體驗採摘小番茄的樂趣!白色的嵐圖夢想家還挺好看的,孩子們開心的來到嵐圖夢想家車裡看着喜歡的動畫片。路上嵐圖夢想家操控起來還是那麼絲滑,動力有勁超車提速完全不在話
徐小虎:再一次離開爸爸 | 到此的路程 - 天天要聞

徐小虎:再一次離開爸爸 | 到此的路程

徐小虎姐弟三人與施特凡·庫特納夫婦的孩子在華盛頓合影,後排左三白衣女孩為徐小虎。作者供圖1945 年到1949年四年時間裏,我們全家能夠天天住在一個房子里共享歡樂。當時未能預知,那一閃而過的歲月基本上就是大家能夠享受合家歡的最後時日了。1948年秋,上海馬克諦耶女中開學之後,我又開始住校,只有周末在家,如同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