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句話:朋友圈有三寶,代購、點贊、曬娃。
有些父母,不管是生活瑣事,還是孩子成長記錄,喜歡在朋友圈「留一個痕迹」。
也許發者無意,可看者有意,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影響。
懂得什麼能發,什麼不能發,才是作為父母最應該有的分寸感。
一個媽媽,若是聰明,朋友圈從來不會曬孩子的5樣東西,要保持低調和收斂。否則,孩子容易吃大虧。
不曬孩子成績
我有個同事張姐,她兒子一直是「別人家的兒子」,從小到大十分優秀。
高考的時候沒考好,一下子抑鬱了,差點做傻事。
張姐後來說:這不怪孩子,怪就怪我這個當媽的。
一直以來,張姐都是兒子的「捧場王」,朋友圈裡三天兩頭曬孩子的成績單。
不管是走親訪友,還是碰上鄰居長輩,張姐都把兒子說成學習榜樣,是學霸,更是經常拿成績單,給別人看兒子考的好成績。
漸漸地,她兒子自視甚高,從不允許自己有一絲絲瑕疵。
結果,高考的失利,扯斷了那要緊繃的弦,對張姐兒子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心理學家說:對孩子成績過度的炫耀,是對孩子最隱蔽的捧殺。
不曬孩子的糗事
我小時候就很討厭,父母當著所有親屬面,一一彙報,我這周幹了什麼壞事,說了什麼話……
我氣得躲到房間里偷偷地哭。
父母覺得自己無心的玩笑話,卻不知道,這樣會狠狠傷害一個孩子的自尊。
不在朋友圈曬孩子的糗事,是維護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一課,更是對孩子的尊重。
孩子只是年紀小,但也有自尊,有獨立的人格。
不曬孩子的隱私
我基本不曬娃,即使有照片也是孩子的背面,感慨下生活而已。
從未給孩子穿過開襠褲,孩子在外拉了大的,一定會去廁所或者無人的地方換,小的就會就近方便就換,但會拿布遮擋起來,保護孩子的隱私。
不要把小孩子不當人,總是用一句:他那麼小懂個屁搪塞過去。
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你告訴他,他什麼都懂。
孩子也是一個人,有尊嚴、有面子、有隱私。
不曬孩子聰明
有位資深老師就說過:無論孩子怎樣,都不要人前人後地炫耀孩子聰明,天天掛嘴邊說,會對孩子形成一種不可逆的誤導。
網友@波仔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歷:
小時候我媽最喜歡跟別人炫耀我聰明,「不用大人管教,自己學習就可以學的這麼優秀,太聰明了」。
長大之後我好勝心強、責任心強,但是確實內耗、焦慮,因為工作壓力大,三十歲就開始吃藥。
我不必成為一個這麼好的人的,但是能多大程度上改變父母呢?
直到現在我媽還在炫耀我的事業,我給買東西、顧家!
但是我想說這一切並不應該由他們炫耀,而只是基於我自己願意。
他們願意炫耀這種,總讓我覺得他們的愛是有條件的,讓我始終處於一種不安全感,但是真的慢慢都在自己調節……
養育孩子不是不能誇,而是怎麼誇?誇孩子,最忌誇本事能力、越誇越自戀焦慮。
而是肯定孩子的品質,比如勇敢嘗試、努力堅持、維護自己和理解他人,這些真正自尊自信穩定的品質。
要知道,孩子並非需要一個膨脹的自我,而是需要一個真實的自我。
不曬孩子懂事
有人問:最反感父母什麼樣的行為?
有個最高贊的回答:
最受不了我媽對人說我懂事,搞得我不敢發脾氣,不敢得罪人,好像「懂事」是什麼天大的美德。
確實,很多父母喜歡對孩子說:你真乖,真聽話,是個好孩子,從不讓人操心……
孩子這種被動的「乖」,為父母引來了羨慕和恭維,卻令孩子常年活得小心翼翼。
所以,當父母炫耀孩子懂事,潛台詞就是:你要學會以服從、犧牲、忍耐,你在繼聽話。
這種糾結、內耗,在孩子心裏積攢久了,長大後可能會以一種毀滅性的形式爆發。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時候看起來乖的孩子,長大後對自我有很強的攻擊性,對外有很大的破壞力。
所以,請父母別再曬孩子懂事了,這很可能是對孩子的一次傷害。
我就不喜歡曬娃,並不代表不愛她,她每天一點點長大,看到她每次的一個小進步都看在眼裡,陪着她一起傻笑,快樂挺簡單的。
其實,養孩子都是自己的事,事事與人比較,只會傷害孩子們。
你愛張揚炫耀,孩子就跟着你吃虧;你低調謙卑,孩子的路也越加順遂。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把自己修鍊好,言行有克制,生活有智慧,就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嘴巴,孩子的風水。不要倒苦水,也不要炫耀。
媽媽不要讓自己的朋友圈,成了孩子的「黑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