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最大的內耗:誰都在抱怨,沒人肯改變

2025年03月05日20:00:35 育兒 9254

《紅樓夢》中曹雪芹曾借探春之口一針見血地點出「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衰敗的原因:

「一個家族,從外頭殺來,是殺不死的,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才能一敗塗地。」

一個家向上走最大的阻礙,不是貧窮,而是家人間瑣碎的糾纏和爭鬥。

每個人都注視着對方的錯處,把拳頭對準自己人,哪裡還有精力和生活較勁呢?

01

心理諮詢師@竹溪曾分享過一次真實的接診經歷。

曾有一對來諮詢的夫妻,剛落座就開始喋喋不休地爭吵。

誰多做了家務,誰接了幾次孩子,你給你爹媽買的東西比買給我爹媽的貴……

不到十分鐘,吵了20多次。

兩人越說越氣,竹溪屢屢喊停,夫妻倆依舊誰也不肯讓步。

事後竹溪感嘆道:「誰的日子也不是糟糕得無可救藥,最糟糕的是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兩個人都成了刺蝟,不捨得拔去自己身上的刺來靠近對方。」

在博弈論中,有個概念叫「囚徒困境」,放在家庭中其實也很適用,意思是:

一家人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心往一處使,這樣的家庭才能擺脫泥淖,走向興旺;

家人之間彼此抱怨,互相傾軋,這個家就會四分五裂,長久地被困在底層。

高爾基的小說《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外祖父一家的命運,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阿廖沙從小喪父,被母親寄養在外祖父卡希林家。

家道中落之後,外祖父變得霸道專橫,一家人的相處也是夾槍帶棒。

生意差的時候,外祖父就把氣撒在外祖母身上,常常對她拳打腳踢;

外祖母也不甘示弱,生活稍微遇到點不順,就哭天搶地抱怨外祖父。

孩子見長輩們整日爭吵,也有樣學樣。

兩個舅舅為了爭家產,把對方打得頭破血流;兩個舅媽也為了生活瑣事針鋒相對,鬧得家裡雞飛狗跳。

他們互相咒罵,把不如意全怪罪在家人身上。

最終外祖父破產,母親得了肺結核去世,阿廖沙失去了所有依靠,只能早早去社會底層流浪。

都說家是溫暖穩固的避難所,可一旦開始互相挑刺,家就成了硝煙瀰漫的戰場。

家庭關係就像一根握在手裡的橡皮筋。

家人之間越使勁拉扯,不願為對方做出改變,這根皮筋就可能因為力度過大斷掉。

總是將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歸咎於家人,對家人各種挑剔與不滿,再好的家庭,也難免走向分崩離析。

一個家最大的內耗:誰都在抱怨,沒人肯改變 - 天天要聞

02

知名講師曾仕強講過一個故事。

鎮上有一對鄰居,一家人每天雞飛狗跳,吵吵嚷嚷,另一家卻和和睦睦,安安靜靜。

經常吵架那戶人家很不解,為何鄰居家可以如此和諧,便上門拜訪,問其中原因。

沒想到,那家主人卻笑着說:「我們之所以吵不起來,是因為我們都是壞人。」

客人一臉茫然。

主人打了個比喻:

「如果腳踏車被偷了,家裡馬上有人說這是我的錯,因為我騎出去,沒有上鎖。另一個人說哪裡是你的錯,那個鎖是我弄壞的。

每個人都覺得是自己錯的時候,就不會吵了。而你們會吵,是因為你們都是好人,犯錯的都是別人。」

過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

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不可避免會有摩擦。

遇事非要互相指責,都盯着對方的過錯,對自己的優點、態度和行為方式則極力辯護,往往會導致另一方固執己見,甚至寸步不讓。

家,不是比賽,不需爭出輸贏。

家,不是棋局,不需分個勝負。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甘願做出讓步和改變,才是一個家走上坡路的開始。

詩人余光中先生和太太范我存共同走過了61年的婚姻歲月,是文藝界傳為佳話的一對伉儷。

然而這樣的理想婚姻狀況,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契合,而是苦心經營的產物。

兩人剛結婚的時候,余光中忙於創作,經常連着幾天把自己關在書房,對妻子不理不睬,對家事不管不顧。

剛開始范我存也很不理解,抱怨說:「好像天塌下來都要由我自己去擋。」

但後來,她考慮到丈夫也確實是為這個家在創作,家人們也以此為榮,慢慢地范我存也就諒解他了。

余光中被太太的大度寬容所感動:「她了解我,我也了解她。她對文學很敏感,有品位,這是最吸引我的特質。她幫我摒擋出一片天地,讓我在後方從容寫作,我很感謝她。」

余光中只顧埋頭寫作,不顧家,范我存作為太太完全有理由抱怨,但她能理解先生的志趣和生活方式,所以就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嫌隙。

古人有云: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

遇事互相抱怨,家裡必定雞犬不寧;凡事懂得讓步,家裡才會生出祥和溫暖。

抱怨丈夫不體貼,婆婆太挑剔,妻子不溫柔,孩子不上進……日積月累,家裡充滿負能量,家運也會急轉直下。

而那些懂得感恩的人,會心疼丈夫早出晚歸,會嘉許老婆嘗試新菜譜,會理解婆婆省吃儉用為子女,會包容孩子已經很儘力。

假以時日,生活必定有聲有色、紅紅火火。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睦也。

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決定了一個家庭的運勢。

停止抱怨,相互體諒、同心同德,才能修得和氣生財、福澤綿長。

一個家最大的內耗:誰都在抱怨,沒人肯改變 - 天天要聞

03

《愛的八次約會》里把常見的家庭糾紛分為可解決的問題,和永久性的問題。

可解決的問題是只要想辦法,就能解決的。

而永久性的問題,則是家庭成員在個性、偏好上的根本差異。

真正有大智慧的做法,是化解可解決問題,包容永久性問題,而非用抱怨和苛責,一次次激化矛盾。

正如作家特德·姜說的:成熟意味着看到差異,但又意識到差異並不重要。

這世上從來不存在什麼天生適合的伴侶,完美適配的家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百個缺點、兩百個不足、三百個壞習慣、四百個錯誤觀念。

而這些缺點、不足、壞習慣、錯誤觀念,大部分都根深蒂固,根本改不掉。

改不掉怎麼辦?

電影《花好月圓》里,有這樣一個情節。

醫官的妻子,身上常年散發一種怪味,別人聞起來奇臭無比,可醫官卻似乎從未察覺。

直到有一天,男主角沈夢溪發現醫官原來早已失去了嗅覺。

一個醫官,沒有嗅覺,自然會丟了職位。

沈夢溪問他,為什麼不在穴位上扎一針,恢復自己的嗅覺。

醫官笑了笑,拉着妻子的手離開了皇宮。

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你們:

那些幸福的家庭,從來不是因為遇到了完美家人,而是原諒了家人的不完美。

就像何炅曾在《嚮往的生活》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家中,人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自己,對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要求。

一個家最大的內耗:誰都在抱怨,沒人肯改變 - 天天要聞

04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個南北走向的山谷,這個山谷有個奇異之處:它的西坡長滿了松、柘、柏、女貞等樹,而東坡只有雪松。

發現這奇異現象的是一對夫婦。

當時那對夫婦的婚姻瀕臨破裂,為了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決定來一場浪漫的旅行,如果結束之後還不能挽回就友好分手。

他們來到這個山谷的時候,下起了大雪,躲在帳篷里時他們發現,因為風向的原因,東坡的雪總比西坡來的大和密。

不一會兒東坡的雪松枝上就壓滿了白雪,但厚厚的白雪堆滿枝頭的時候,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彎腰」把白雪「送到」地上。這樣反反覆復,雪松也完好無損。

帳篷里的妻子發現了這一點說:

「東坡之前應該也有其他樹種,但只有雪松會『彎腰和低頭』,所以才存活了下來。」

說到這,夫妻二人互相對視,眼含熱淚,相擁在一起。

老舍曾說:經營家庭是門妥協的藝術。

妥協是因情而低頭,因愛而讓步。

人與人之間本就是相互的。少一些抱怨,就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計較,才能多一些感恩。

不抱怨對方的缺點,不爭論誰對誰錯,不計較誰得誰失,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幸福密碼。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 天天要聞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34種癥狀在2025年3月播出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中,主持人李靜首次袒露自己的絕經過程:「今年我54歲,已經絕經兩年了。」盜汗的癥狀和手足無措甚至自我厭棄的情緒瀰漫在李靜的更年期。在一次發佈會上,正在主持的李靜經歷了嚴重的盜汗,「我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粉底混着汗水不斷地流進鎖骨,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奔流新聞訊(記者鄭重)5月11日下午,新加坡讀者分享會第4期母親節專場在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來自新加坡各行各業熱愛閱讀的華人朋友們歡聚一堂,以共讀美文的方式慶祝母親節。除了現場的60多名觀眾,新媒體《獅城頭條》現場直播也吸引了線上5000多名的觀眾參與。此次活動由獅城讀者分享會、讀者雜誌社、新加坡善濟文化...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 天天要聞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愛瑾,感謝大家點點關注,找我不迷路哦!!!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有一種愛,叫川渝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愛帶點陰陽怪氣,陪伴着我們長大,成年後,又傳承給孩子:我媽媽:一天到黑懶收拾,現在找不到怪那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 天天要聞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曬母親節禮物的!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這是我的多重角色,作為女兒,我希望我的媽媽健康長壽,媽媽健康了,我們才能安心的工作,才能安心的照顧好小家!作為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永遠平安健康!作為兒媳,我也希望我的婆婆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 天天要聞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搭夥半輩子,戲散場了才看清年輕時候,總覺得兩口子吵架不吉利,在孩子面前裝也得裝出和睦樣。摔了碗要憋着火笑,心裏涼透了還得並排散步。那時候想着,演戲是為了孩子好,別讓娃在提心弔膽里長大。可等到孩子成家搬走了,退休在家大眼瞪小眼,才發現——戲台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監利市白螺中心小學五(三)班鄒知夏 親愛的媽媽今天是我們相遇的第1524天,相識的1831天,多出的307天是我在你肚子里和你單獨生活的天數。都說虛歲的來源是和媽媽最親密的十個月。 從這1524天里我見到了一位正值青
李寧YOUNG母親節親子跑"陪伴有愛" - 天天要聞

李寧YOUNG母親節親子跑"陪伴有愛"

5月10日清晨,朝陽公園的綠茵場上,近20名跑團母親與孩子以一場特別的奔跑,為母親節留下難忘回憶。李寧YOUNG以「奔跑同行,伴你有YOUNG」為主題,發起母親節親子跑特別活動,通過2公里的趣味賽道、親子運動與溫情互動環節,用奔跑致敬母愛力
楊樂樂和媽媽做蛋糕過母親節,豪宅意外曝光,到處可見收藏品 - 天天要聞

楊樂樂和媽媽做蛋糕過母親節,豪宅意外曝光,到處可見收藏品

5月11日是母親節,原湖南衛視主持人楊樂樂曬出自己和媽媽一起過節的視頻。因為最近幾年楊樂樂沒有在上班賦閑在家,所以她把媽媽從老家接到長沙和自己同住。楊樂樂媽媽今年已經80多歲了,但是身體還是十分硬朗,住到女兒家之後也沒有當甩手掌柜,只會享受